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创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浙江中医学院成立,2000年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来校视察指导,先后四次对学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嘱咐学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在六十余年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求本远志”校训,形成了“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理念、“求真、求实”校风和“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精神。
学校现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下设22个教学单位,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等3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附属宁波市中医院、附属省立同德医院等4所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5200余人、学历留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等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入选浙江省登峰学科建设计划,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00强中列779位(中医药院校第二位),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54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CTMP》《浙江临床医学》3种学术期刊。
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的高校,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医学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4个。拥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和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与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等7个地方研究院,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工作站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先后与美国、英国、捷克、日本等5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60多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有2所孔子学院、1所海外分校、4个海外中医药中心、1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
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积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就业方面表现优异,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多家知名医院、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还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校招聘,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这些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中医学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中医药人才。中药学专业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多项科研项目,提升实践能力。中西医结合专业则是学校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校史悠久,自1953年建校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1959年,学校升格为浙江中医学院,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学校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2006年,学校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校历年大事包括:1953年,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1959年,升格为浙江中医学院;2000年,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学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些大事记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学校在中医药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
浙江中医药大学将继续秉承“求本远志”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理念,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