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桂电”)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作为全国四所电子科技大学之一,桂电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校史沿革与重要里程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始建于1960年,前身为桂林机械专科学校。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与校区分布
学校现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分别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北海市银海区,校园总面积4700余亩。学校在南宁市设立了桂电南宁研究院,进一步拓展了办学空间。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22万余册,电子图书282万余种,数据库90余个,中外文期刊(含纸质、电子)39000余种。学校拥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学科专业与特色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个(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认证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彰显了学校在科研领域的强劲实力。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00余人,其中包括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等。学校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师资力量雄厚。
人才培养与就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000余人,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主要就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行业,毕业生深受华为、中兴、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青睐。
科学研究与创新
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高水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679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72项。学校现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等科研平台,科研实力雄厚。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非洲的8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现有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1个和中英、中爱等校际交流项目。学校与柬埔寨国立马德望大学共建孔子学院1所,积极推动中华文化传播。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正德厚学、笃行致新”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桂电精神,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朝着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