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海滨城市——青岛,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承载着青岛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历经百年风雨,始终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精神,培养了40余万名优秀校友,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2025年,青岛大学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等学府,连续四年位列软科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并在US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QS亚洲大学等国际权威排行榜中稳居前列。学校以医学、师范学科为特色,积极推进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和青岛师范学院,助力青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此外,学校还成立了青岛企业家学院、青岛律师学院和青岛社会工作学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现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和松山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设施一流,拥有固定资产42亿元,教学科研设备6万台件,馆藏图书328万册,电子图书170万册。学校还主办8种学术期刊,拥有2所附属医院和13家直属附属医院,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科研和临床实践平台。
青岛大学设有31个学院和医学部,涵盖12个学科门类,拥有89个本科备案专业、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在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等13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排名前1%,25个学科入选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28个学科入选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1000余人,本科生30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教职工379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博士化率达71%,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7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93人次。
在就业方面,青岛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学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举办多场大型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医学、工程学、师范等特色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0个。“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了153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SSCI和CSSCI论文共计30638篇,获授权专利2275项,科研成果丰硕。
青岛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200余个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和合作科研项目。学校还在国外设立了2所孔子学院(课堂),留学生生源国达96个,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一所百年学府,青岛大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1909年,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创办标志着学校正式成立;1924年,学校更名为青岛大学,成为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1958年,学校在经历多次调整后重新组建,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2000年,青岛大学与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学院等院校合并,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格局。
近年来,青岛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成为山东省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来,青岛大学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