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沿革
湖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其前身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诞生于武昌宝积庵。此后,学校历经多次变迁,先后更名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198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湖北大学,开启了从单一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新篇章。201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标志着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湖北大学经历了六次校址迁移和八次更名,始终秉承“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培养了数十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校区概况
湖北大学拥有武昌校区、汉口校区和阳逻校区,校园总面积达1500亩。学校坐落于“百湖之市”武汉,濒临长江,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设施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科专业
湖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3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4个学科性学院,75个本科招生专业,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拥有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的生物学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此外,学校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形成了以“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环境与生态”为代表的特色学科群。
人才培养
湖北大学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1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万余人。学校自2006年起实施“一流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十年树人计划”,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建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教学平台,累计获批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北发展需求,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和师范教育,成立了一批新工科学院和师范学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就业情况
湖北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教育、信息技术、金融、制造业等领域,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
师资队伍
湖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250人,硕士生导师1100余人。学校拥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473人(次),其中国家、部委级人才81人(次),省市级人才392人(次)。
科研与社会服务
湖北大学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学校深度参与湖北实验室建设,获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7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获省、市两级备案。
近年来,学校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生态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校园文化
湖北大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多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的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队曾16次获得全国冠军,龙狮团多次在国际比赛中摘得桂冠。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创佳绩,展现了学校在文化体育方面的深厚底蕴。
国际交流
湖北大学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合作设立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并在巴西、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波兰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学校常年招收国际学生,提供多种奖学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湖北大学以“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双突破”为发展目标,努力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