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坐落于享有“泉城”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学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财经类高等院校。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标志着其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校史沿革与办学特色
山东财经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成立的山东财政经济学院,后因“文革”中断办学,1978年恢复并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1986年,山东财政学院成立,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成为财政部直属六所高校之一。2011年7月4日,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6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70余年来,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经世济民”的办学宗旨,弘扬“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训精神,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财经专业人才。
学科建设与特色专业
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其中应用经济学为“高峰学科”建设学科。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进入前12%,工商管理学进入前20%。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设有5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位居省属高校首位。特色专业包括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等,其中金融学和会计学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获评A+,位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前列。
教学设施与科研实力
学校现有燕山、舜耕、圣井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2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0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亿元,图书馆藏书362.7万册,电子图书1064万册。圣井校区图书馆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学校建有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重点新型智库1个、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3个。
近三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8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2022年,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标志着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学校立项国家社科项目23项,位列省属高校第2位,全国财经类高校并列第5位。
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90人,其中教授338人、副教授67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59人。博士生导师121人,硕士生导师709人。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工程)入选者19人次,全国优秀教师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人。学校还拥有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7人入选财政部人才库专家,30人次入选“泰山学者”工程。
学校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实行荣誉学位制度,成立龙山荣誉学院,设有拔尖人才、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自2015年起,学校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千计划”(进千乡村、千企业、千社区),现已发展成为“覆盖全员、贯穿全年”的社会实践特色育人品牌。
就业情况与社会评价
山东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60多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金融、会计、审计、税务、国际贸易等,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学校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支持。
国际合作与开放办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共同打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学生联合培养项目60余个。学校是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单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ASREU)创始成员高校之一。
未来展望
新时代新征程,山东财经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四个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