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作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其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与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建西北联合大学,成为其下设的教育学院,后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至兰州。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更名为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恢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学校被列为甘肃省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党的建设】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并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目前,学校党委下设33个二级党委、3个直属党支部和1个学生社区党工委,共有283个基层党支部,党员总数达7701人,涵盖教职工、学生和离退休人员。

【机构设置】学校设有26个二级学院、3个孔子学院,并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平台,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学校还设有“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藏族师资培训中心”等特色机构,致力于民族教育和师资培养。

【人才培养】自独立设置以来,学校已培养30余万名各类人才。现有在校生30438人,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留学生。学校连续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并在教育部评估中多次获得优秀评价。2025年,学校新增“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材料”等特色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6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60人,副高级职称844人,具有博士学位1060人。学校聘请了3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特聘或兼职教授,师资力量雄厚。

【学科专业】学校拥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化学、材料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5年,学校新增“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与环境科学”两个特色专业,进一步强化学科优势。

【科学研究】学校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果,尤其在敦煌学、民族教育、高分子化学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近8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多项。

【国际合作】学校与70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等合作项目。2025年,学校新增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

【社会服务】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智库服务、教育培训等方式,为甘肃及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就业情况】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2025年新增“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材料”等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更是高达98%。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51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15.1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7.02亿元。学校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办学定位】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