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自1957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高起点、高标准的办学理念,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担任首任校长,汇聚了李继侗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学校历经六十余载发展,已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考察,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保护与挖掘,勉励师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一重要指示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励全校师生不断奋进。
内蒙古大学在学科建设上独具特色,拥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等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物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校还设有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学校在就业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与国内外1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此外,学校设有创新创业学院,积极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多次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
内蒙古大学的校史充满辉煌。1957年建校初期,学校从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奠定了高水平的师资基础。1962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在生物育种、草原家畜种质创新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了双肌肉牛新品系,并建立了牛、羊和骆驼生态养殖新模式,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内蒙古大学始终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境)外1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设有蒙古国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等多个国际研究机构。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每年接收来自24个国家的近600名国际学生,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内蒙古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努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