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2025年成都理工大学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正式定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管理。2010年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成都理工大学始终秉承“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培养了近30万名优秀人才,其中包括7位两院院士。学校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成都理工大学现有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23亩,校舍建筑面积124.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9169人,其中本科生30389人,研究生8584人。学校设有21个教学学院和1所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学校校史与历年大事
成都理工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对地质人才的需求,成立了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正式定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在2000年划转地方管理后,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学校再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
特色专业与学科优势
成都理工大学以理工为主,地质、石油、资源、核技术、环境为优势学科,土木、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管理为特色学科。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入选四川省首轮“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有67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3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拥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就业情况
成都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连续多年入选“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和“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学校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科研与国际合作
成都理工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科研“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8个部省级科技平台,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牵头成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协会(iRALL)等国际学术组织。学校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获批实施英国牛顿基金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合作项目等国际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始终秉持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情怀,坚守开拓创新、科技报国的本色,为国家、行业、地方建设发展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