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享有广泛影响和良好声誉。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占地面积超过3000亩。
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兰州大学始终坚守西部,服务国家战略,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学校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培养了42万余名优秀校友,其中包括多位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杰出人才。
校史与历年大事
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成立,标志着兰州大学的诞生。1928年,学校更名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国立兰州大学正式成立。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兰州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1978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1996年,入选“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0年,学校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特色专业与学科优势
兰州大学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构建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拥有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核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此外,学校在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研究、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等领域具有显著的研究优势。
就业情况
兰州大学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著称,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6%,研究生就业率超过98%。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教育、科研、医疗、信息技术、金融、能源等。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和项目。
科研与国际合作
兰州大学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学校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2个、参与共建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27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84个。学校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
附属医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
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奋斗,致力于在中国西部大地书写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答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