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现任党委书记为张东刚、校长为林尚立。

历史沿革与领导关怀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陕北公学时期,毛泽东同志非常关心学校办学工作,先后十次来校发表演讲,他曾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3日,刘少奇同志出席学校开学典礼并发表讲话,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新中国办的第一所新式大学,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大学,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这是“新中国的完全新式的高等教育的起点”。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来校考察指导工作,强调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学校“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胡锦涛同志于2008年、2010年视察学校,勉励学校弘扬光荣传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努力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习近平同志曾于2005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22年先后五次到学校出席活动、视察工作。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学校建校80周年,充分肯定学校的办学成绩,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并殷切希望学校“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学校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

办学特色与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学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致力于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

在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学科的总数共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价中,学校14个一流学科表现优异,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特色专业与就业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色专业包括法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这些专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进入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社会贡献与影响

从陕北公学时期至今,学校共培养了38万余名高水平建设者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新中国法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第一位博士,人文社会科学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博士,第一批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等专业的博士皆出自中国人民大学。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东方风来满眼春》均出自人大人之手。

进入新时代,学校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在学学生28224人,其中本科生11749人、硕士生11400人、博士生5075人。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引领性贡献,新中国的经济学、法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诸多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立并走向全国。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未来展望

当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坚守“听党话、跟党走”精神信念,弘扬“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精神品格,紧扣“六面旗帜”,围绕“八项工作”,全面实施“新路建设十大工程”,举旗帜、当旗手、做先锋,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加快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中国人民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