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汽车的朋友都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动变速器技术和市场被国外垄断与封锁,国内变速器制造商被“卡脖子”,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更是被“扼住喉咙”。好在近几年很多自主品牌都研发了双离合变速箱,长城甚至推出了9AT变速箱,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产车变速箱卡脖子的问题。而三大自动变速箱之一的CVT变速箱,国内企业还无法打造。
目前国内能使用CVT变速箱的车企有几家,但核心零部件还是依赖进口。比如奇瑞的CVT25变速箱,其钢带来自博世、博世、舍弗勒,几乎垄断了全球CVT变速箱的钢带和链条供应。中国制造这么强,为什么做不出CVT变速箱的钢带?
其实不光中国做不出来,被很多人认为技术先进的美国和日本也做不出来。世界上唯一能做CVT钢带和钢链的国家是德国,别无分号。
CVT钢带真的很难制造。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难,不仅来自于制造的难,还来自于规避专利的难。
首先必须承认,CVT变速箱的钢带其实并不难制造。我非常反对网上那些刻意贬低国外技术水平来抬高自己水平的言论。好像很努力就能克服,不做是因为不在乎。如果CVT变速箱的技术难度真的很低,只会凸显我们的制造水平更差。
CVT钢带依靠许多推杆的相互挤压来传递动力,而普通钢带由于长期的机械疲劳很容易断裂。很多人认为钢带表面是光滑的。事实上,钢带是由无数个三角形片组成的。
博世CVT钢带是建立在强大的德国钢铁冶炼水平上的,而中国的钢产量高,但钢铁冶炼的技术落后于世界顶尖水平。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钢铁冶炼技术。就像很多人总觉得博朗和松下剃须刀比较好用一样,最根本的还是材质上的差距。
除了钢材,博世还对钢圈进行了自动传输、无溶剂清洗、钢圈边缘激光熔化处理。博世的钢带可以让车辆行驶30万公里不损坏,最大承载扭矩达到了450 Nm,匹配主流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绰绰有余。
而国内企业在材料和技术上很难达到博世目前的水平,更难绕过博世的专利。
没有必要全力对付CVT钢带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不聚集业内顶尖的技术和人才来征服这个领域呢?高铁大飞机空站不都是建的吗?是的,如果国家下决心攻关,肯定能造出来,但是民品逻辑不一样,需要考虑经济效益。既不是高铁、飞机那样的国家级重量级,也不是关系到国内产业升级的芯片。
说白了,CVT钢带的市场是有限的,并不代表未来的技术。
首先,CVT钢带空的市场相对有限。据统计,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将在8105万辆左右。即使我们四分之一的车型配备CVT变速箱,也有2000万辆,其中舍弗勒和博世会瓜分。据我业内了解,博世的CVT钢带也就几百元。而且,如果你的需求量大,博世和舍弗勒会在主机厂附近自建工厂供应。对于车企来说,他们有成熟、便宜、稳定的供应链,实在没有动力花巨资。你需要多长时间收回成本?
其次,中国正处于新能源转型过程中。毕竟燃油车是政策淘汰的技术,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新能源车上不会有CVT变速箱。所以,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去开发一个迟早会被淘汰的技术呢?有了这笔资金,还不如去攻关固态电池技术。
有人拿圆珠笔芯事件和CVT变速箱的钢带做类比,以为一旦国内企业发力,博世和舍弗勒就会在我们脚下爬行颤抖。其实我觉得不太合适。CVT钢带的技术难度远高于圆珠笔芯。国内企业十几年都没有做出这样的产品,但是CVT钢带和圆珠笔芯一样,市场很小,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技术。所以,就算我们有能力攻关,毕竟未来肯定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标签: 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