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美国是一个生活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那么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等国家,那就是摩托车轮上的国家。东南亚是全球摩托车保有量最高的区域。以越南为例,该国人口约9450万,但现有摩托车保有量已达到4500万台,每两个人拥有一辆摩托车。2019年时印度尼西亚的摩托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6000万台。
如果你去东南亚旅游,你会发现满大街都是摩托车,但是街上很少能找到国产的摩托车。如果你去一家摩托车店,问有没有中国牌的摩托车卖,会有人提醒你去别处看看,说得委婉一点,或者你可以简单地说:“中国牌的摩托车在店里已经很多年没卖了,不过两三年就坏了。你不妨看看日本的摩托车!”
事实上,20年前,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创造了一波商业奇迹。本世纪头几年,中国品牌摩托车一度占据越南市场80%的份额,几乎赶走了日本摩托车品牌。因此,这一阶段也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冲击”。
当时中国摩托车企业是在日本摩托车下学习的。徒弟是怎么赶走师傅的,是因为发动机技术更好,还是产品性价比更高?其实都不是。答案只有三个字“价格战”。
当时进口日系摩托车在东南亚的价格是2000美元左右,但是中国摩托车进入东南亚后,价格战就开始了,800美元,700美元,600美元,500美元。价格更低,外形与日系摩托车相似,当地人突然放弃购买高价日系摩托车,开始选择中国摩托车,导致本田、铃木等日系摩托车企业在东南亚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日本师傅被赶走后,价格战并没有停止,国内摩托车企业开始内讧。国产品牌之间价格战打响,最后干脆按重量卖。一公斤只要4美元,一辆摩托车只要300-400美元。
而降价就意味着降低生产标准。很快,东南亚当地民众发现,看起来和日本摩托车差不多的中国摩托车,在产品质量上和日本摩托车相差甚远。一年后小毛病不断,两三年就大修了,离骑行质量差远了。“油耗高”等问题也让越南消费者发现,中国摩托车虽然看起来便宜,但用起来并不经济,于是再次选择日本摩托车。
随后,中国摩托车在全球消费品市场上演了一场罕见的大败,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的名声也不好了。日系摩托车借机推出低价车型,推出阶段性政策,重新占领市场。
目前摩托车在中国的份额只有1%,而日本超过95%。即使中国很多摩托车企业不断告诉东南亚当地的消费者,现在我们的摩托车质量不错,但消费者仍然很难在中国重建对摩托车的信心。
中国摩托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教训是惨痛的。喜出望外、急功近利是许多中国商人的特点。价格战在短期内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提振销量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以价换量而不注重产品质量的做法,最终只会咬死这些品牌。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标签: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