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访客 新能源 2.0K+

先放结论的话:

整体上还是喜欢的,比我尝试之前想象的要好。然而,第一个采用新架构的混合系统Hi4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解释测试的背景。哈弗骁龙MAX的这次试驾,是周末全家出游。我事先没有对这辆车做任何调查,也没有因为这辆车要去尝试而设置任何测试场景。这是一个盲测。周末我要送宝宝去补习班,在餐厅吃饭,坐在河边。我要开车,就把自己的车换成了哈弗骁龙MAX。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车辆信息。配置:2023款1.5L 105km四驱Hi4 105智能顶配版。里程:1400km轮胎:锦湖Ecsta (PS71) 235/55r19 101V。

好了,下面是我的用车经历。主要感受:

谈开车:让我专心开车的Hi4,是我偶然发现的越野基础。

谈汽车与生活:几个生活场景的切片。

谈驾驶:没有任何违和感的驾驶体验和“超级违和感”的越野驾驶能力

基本没有让我“被注意”的Hi4:

Hi4未被注意到的表述可能有些模棱两可。说清楚一点,这是一个“肯定”这种不敏感让我可以专心开车。开车的时候,注意到一些现象,或者性能优秀到让人惊叹。不过更有可能的是有些功能使用不流畅,或者有时候车辆的反应与驾驶员的意图不太一致,所以会被注意到。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Hi4(智能四驱电混动技术)在我整个驾驶过程中并没有让我产生违和感和陌生感,或者说是“无感”的驾驶体验。但即使我“麻木不仁”,我也一直在能量流监控屏幕上。Hi4的能源管理细致、认真、有针对性。以下是通过能量流和后期信息梳理出来的Hi4的大致工作状态。可能不是很准确。长城汽车的一个工程师邀请我去拍砖。

市区正常行驶:两驱的情况比较多,但是有两种供能方式。纯电动两驱(电池电量多),或者发动机给电机供电(电池电量不够)。在负载不是很重的情况下,采用最节能的两驱模式,结合电池电量和当前驾驶员输入确定刚刚够用的供能形式,从而保证能耗和正常驾驶需求。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偶尔市区加速很快:一般是纯电动四驱(而且好像后轮轴的驱动力大一点),或者发动机直接驱动。需要动力时,好好利用所有地面附着力(4轮驱动),尤其是后轮。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高速巡航:大部分时候都是直接驱动发动机,但是这个时候发动机的响应和市区直接行驶时有很大的不同(后来我发现Hi4有两个档位,高速是用二档,所以效率会更高。一档使用中低速直驱时,响应会更积极)。翻译:没有作为目的的手段,没有为了混合而混合,没有为了电驱动而电驱动。在发动机效率最高的时候,用传动链最短的发动机直接驱动是对的。毕竟效率第一,经济第一。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高速超车: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机一起工作。超车慢的时候是两驱,急一点的时候是四驱。:高速超车应该是负荷最大的驾驶工况之一。在超高负载的情况下,内燃机、前置电机、后置电机并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连接,而是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一个一个叠加,精心计算。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在进出转弯半径较大的匝道时,转向不足的倾向很小,跟踪性和指向性较好(转弯较慢的情况下)。后来发现Hi4的四轴驱动力分配已经实时调配。除了动力和油耗,动态操控和动态安全是四驱相比两驱的一个隐性优势。初级电动四驱的优势充分发挥,做得很好。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无论是高速巡航、拥堵还是怠速,Hi4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很多切换。

但是这些开关都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可以说开车就是开车。Hi4让我大吃一惊。

对这款Hi4的整体看法。

硬件:专用混动发动机,动力电池,专用混动变速箱,前后双电机(大功率高效后轮轴电机+前轴电机)。软件:主要是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和智能转矩矢量分配系统。官方说法:三个发动机九个模具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但是,无论任何驱动形式/能源形式,关键是要正确选择硬件&;整合后物尽其用,软件与硬件正确解耦后可以有效配合。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对于这款基于Hi4混动的哈弗骁龙MAX,需要对混动系统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整合(专用混动发动机、合适的电池容量、合适的电机功率),然后充分利用这些硬件的特性(四驱的全轮附着利用、电驱动的零延迟响应、发动机的高效区),再通过控制策略使这些硬件的效果1+1 > 2(动力、能耗、安全、操控)。Hi4根据我的经验:

选装、集成、控制策略图都加在一起,最后体现在车的感觉上,挺好的。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意外发现的越野地基

我开着这辆哈弗骁龙MAX的时候,脑子里偶尔会蹦出一句。呃这车好像有点以前开坦克300的感觉,有点以前开普拉多的感觉。是有越野背景的车吗?

快还车的时候了,我还没拍照。我冒着小雨找了个桥底,在日落前补了几张照片。回头一看,桥底有一条非常泥泞的未铺路面。辣的,尝尝。第一次走路小心点,嗯?似乎有很大的富余能力。然后我就放手了。下面的动画可以看到,有几个类似桥头跳车的场景差距很大,我没有减速就通过了。坑坑洼洼的路也是,不避不减速。但在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感觉到打滑,把人撞离座椅,一拳打在腹部,减震器被刺破到顶时的不安和难受,甚至还保持了良好的跟踪。哦,真好。

我觉得Hi4就够了。这条未铺路面的路上下雨了;坑洼和落差都不小。虽然不是特别极端的越野,但基本涵盖了日常车辆的大部分极端场景。Hi4可以做到100: 00 ~ 0: 100的前、后轮轴扭矩极限分配,这也是这次驾驶的底气所在。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开着它尝试过轴,过单边桥,过弹孔。

另外,动画的出处是领导用手机拍的。没有光学或者机械防抖,完全靠人工防抖。一个普通的家长,以当时的速度和路面勉强能拍出一部片子,哈弗骁龙MAX的稳定性是有一定功劳的。

年轻家庭的第一台SUV,枭龙MAX怎样?

谈汽车与生活:与哈弗骁龙MAX的几个场景片段

印象最深的一幕:周六在外面吃饭,去给电池充电。充电的时候,我把后座放下,打了个盹。宝宝一个人在行李厢上过家家,时不时叫醒我和她互动,领导在和婆婆视频通话。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宝宝也没有不耐烦,领导和婆婆的沟通也没有被打扰。我自己也弥补了一下,哈弗骁龙MAX的动力也很足。

等待充电的这段时间突然变成了一家三口的沉浸式陪伴。

说到充电,打断一下油耗/能耗的情况。没有具体的油耗测试。提车时,油灯亮着,电池还有50km左右的续航。我加了100块钱的气(从4S店到我家将近90km),周末充一次电要20块钱,所以总共是120块钱。提车还车大概300km左右,加上周末用车,减去50km续航和提车时一定的油量(也是50km)。算算为200km耐力贡献的钱。

辣,这么算,6分钱/100km。“钱耗”挺低的。

伊娃最后说:爸爸,你要还这辆车吗?伊娃“哦”了一声,但语气中没听出任何失落。毕竟频繁换车测评,估计宝宝也习惯了。但是,有时候宝宝并不在意车该不该还,有时候甚至会说爸爸赶紧换回我们自己的车。我不喜欢这辆车。那至少说明这车还是挺受我宝宝欢迎的。

最后一个小要求:能不能标配座椅按摩?人到中年,腰很重要。

标签: 时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