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加持 问界 M5 智能驾驶体验
以下文章摘自《车云研究》和《车云研究》。
说到M5模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其优秀的鸿蒙系统车机系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其无缝循环功能。如果你是华为手机用户,那么它确实可以实现手机上的应用和车载机的完美融合,让手机和车载机不再是两个分离的部分,所以无论你使用手机导航还是手机上的应用,在车载机上也可以有非常优秀的体验。作为一款智能汽车,M5可以说解决了智能驾驶舱的缺点。智能驾驶呢?
为了弥补上这最后的一块短板,问界智驾版在今年正式和我们见面。我们知道,华为的智驾系统之前已经在极狐和阿维塔车型上有所配置,尤其是极狐阿尔法 S HI 版的表现,犹如老司机的驾驶策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界 M5 智驾版这次便是搭载了华为的智驾系统,所以它的表现非常让我们非常期待。
在介绍M5智能驾驶版的具体性能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CC-400A智能驾驶测评系统,该系统分为智能驾驶、自动泊车、导航辅助驾驶、创新(无上限)四个车辆辅助驾驶能力测试模块。从四个模块可以映射出多个驾驶场景、核心能力和基础能力,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车辆辅助驾驶能力。目前我们的“CC-400A智能驾驶测评系统”已经更新到3.8版本,详细的项目还在评判中,所以这个测试体验的结果目前还没有公布,之后我们会尽快给出最终的分数。
从目前测试项目的体验来看,“智捷M5智能驾驶”版本无论是在试点直道还是试点匝道场景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它具有灵活的自动变道策略,不会坚持选择某一条车道,然后需要人工接管,所以整体效率较高。舒适性方面,车辆在路口或大/小曲率场景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但停车时速度能迅速达到4km/h,所以刹车时比较突兀,舒适性有待提高。从安全感来说,M5版的变道时机比较合理,不算太激进,基本符合人的判断。或许也是M5智能驾驶版对自己过于自信,导致方向盘长时间不接手,没有任何提示。个人认为还是加入比较保险。
作为问界 M5 的智驾版车型,其最大的不同便是车顶配置的激光雷达,这也是它的灵魂所在,除此之外,其他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息息相关的配件还包含了 12 个超声波传感器、3 个毫米波雷达,以及 11 个高感知摄像头。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激光雷达配合 5 个毫米波雷达,以及感知摄像头等硬件,能够做到 200 米的检出距离,计算单元也更换为华为自研的 M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拥有 1GB/ 秒的数据处理量,使其完成 360 度全范围覆盖以及全行程感知。
此外,华为ADS 2.0在1.0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升级,基于道路拓扑的推理网络进一步增强,即使没有高精地图也能理解标线、红绿灯等各种道路元素。此外,据官方介绍,这套系统已经覆盖了90%的城市场景,可以顺利通过复杂路口和混合交通场景,还可以主动超车和变道,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
首先想和大家介绍的是问界 M5 智驾版在城市场景中的直行表现。我想大家在使用 LCC 时都遇到过车道线模糊不清晰的情况,这时车辆的 LCC 功能可能会出现误判或退出。在这方面问界 M5 智驾版可以平稳识别模糊或斑驳,甚至掺杂其他车道线的场景。如果是遇到单侧车道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也可以开启 LCC 功能,此外从双侧车道线也可顺利进入到单侧车道线中,这些都没给问界 M5 智驾版带来任何难度。
【跟随车辆,经过路口场景】
【跟随车辆,经过非对称路口场景】是司机在通过路口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场景。这种环境也给车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车辆是否及时跟随,路口是否畅通,都是影响用户是否会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的重要因素。首先,M5智能驾驶版全面支持自动跟驰,并且在测试过程中从不提示驾驶员接管,车辆自动启动时也没有提示,可以说是无感跟驰。从跟随的紧凑感来看,车辆的整体起步速度在1.7秒左右。从用户的感受来看,这个过程比较适中,类似于驾驶员正常的驾驶反馈时间,可以保证良好的舒适性。M5智能驾驶版在路口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长路口还是不对称车道,车辆都可以顺利通过,无需司机接管。通过我的仔细观察,发现车辆不仅会跟随前车的轨迹,还会自主模拟车道线,最大限度保证车辆不会驶出LCC,让车辆顺利通过路口。
【1 变 2 车道场景】
【跟车条件下,1 变 2 车道场景】在高风险场景测试中,M5智能驾驶版在从一条车道变为两条车道方面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车型在面对这种考验时都会退出,但M5智能驾驶版却能顺利通过,它的判断是决定性的是否跟车。转向过程不突兀,车轮不压线,给人很高的安全感。
在高速场景测试中,个人最感兴趣的测试项目是不同曲率弯道的测试,因为它最能体现车辆的 LCC 能力。问界 M5 智驾版在中曲率弯道中,可以以 56km/h 的时速稳定通过,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在弯道中也可以给到驾驶员较高的安全感和效率感。面对大曲率弯道(曲率半径约 70 米),车辆以 70km/h 入弯,在弯道中有适速能力,最低会降速到 38km/h,平均时速为 47km/h。在整个过弯过程中,车辆同样可以保持居中行驶,转向非常线性,表现和中 / 小曲率弯道相比似乎不逊色,同样可以给用户带来较高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小曲率弯道场景】
【大曲率弯道场景】在测试M5智能驾驶版的变道场景时,需要先开启ACC+LCC辅助驾驶(非高速驾驶状态)。即使起步速度只有30km/h,也可以手动打开转向灯开启其变道功能。当检测到后方无车且车道线为虚线时,M5智能驾驶版可以进行变道操作。手动开启转向灯约1.6秒后,可自动辅助变道,反应效率极佳。整个变道过程在6秒左右完成,变道效率值得肯定。开启转向灯自动变道时,如果后方车辆较多或者车辆快速通过,此时车辆会选择等待变道,速度不增不减。后方车辆通过后,会继续执行变道指令。当车道线为实线时,此时手动打转向灯,车辆不会变道。实线变成虚线后,会继续执行换道命令,但等待时间只有10秒左右。虽然之后会有提示,但是不会执行变道动作。
【高速变道场景】
【高速变道合规性】
[高速试点变道场景]
在高速导航方面,目前M5版智捷支持的城市包括沪、深、广、渝、杭、京。在北京的这次测试中,北京的二至五环已经全覆盖,市区方面,永丰路和北清路也有覆盖。此外,根据官方指示,亦庄、海淀、顺义的五环外部分城市道路也可以使用。在开始高速导航之前,类似于小鹏等车辆的做法,也需要学习和考试。只有通过考试,其高速导航功能才会被允许使用,并与账号绑定,最大程度保证行车安全。
【车辆加速驶出匝道】
【车辆降速驶出匝道】在高速先导测试中,车辆进出匝道的性能最能检验其车道选择策略。M5智能驾驶版的性能怎么样?首先,在离开匝道时,如果是三车道行驶环境,车辆在距离匝道2.2公里左右时,会先进行第一次变道。如果只有两个车道,这个机会会延迟到1.5公里左右。此时,如果最外侧车道有车,车不会“坐以待毙”,而是根据周围车况选择加速超车或减速。当周围车况可以变道时,车会自动变道,可见整个变道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面对下坡道的场景,M5版的效率同样出色。它会努力加速,尽快进入行驶车道。如果车多,它不会坚持选择某一条车道,而是慢慢等待选择车道的时机,尽量不让司机接管。
【城区 NCA 驾驶,路口遇红灯主动制动停车】进入主路后,M5智能驾驶版的最优车道策略更多的是在中间车道行驶,但也会有更多的路况,选择左侧或右侧车道变道,所以整条路的选择还是很灵活的。如果进入收费站或服务区,会在仪表盘上提示车辆手动接管,然后主动降至LCC状态,并有一定的速度表现。
【城区 NCA 经过长距离非对称路口】
【城区 NCA 匝道驶入主路】在城市NCA测试中,我们选择从肖家河桥进入永丰路,然后转入北清路一线进行测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M5版本中交通灯的识别。通过一个路口时,红绿灯由绿变黄,车辆在没有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果断稳定地停在停止线前。红绿灯变绿后,车辆自动继续向前行驶,不进行接管。此外,当从永丰路左转到北清路时,M5版还可以顺利识别十字路口和停车线。左转过程一气呵成,顺利通过,没有转弯非线性。
在自动泊车的测试中,问界 M5 智驾版对于车位识别的宽容度非常高,车辆行驶速度只要不高于 30km/h,自动泊车均可工作 ,车辆也不用必须明显偏向一侧车型,也都可以进行识别,最多可以识别 12 个车位数量,中控屏中的全景画面可以和实景画面完美匹配,让驾驶员清晰的感知到自己想要泊入车位的位置。而除了我们常见的垂直和水平车位外,问界 M5 智驾版对于斜列车位的识别也没有问题。
【斜列泊车场景】
在具体泊入方面,车辆泊入成功率非常高,包括对于窄车位的泊入能力,基本没有不能泊入的情况。车辆泊入后的位姿也较为居中,泊车完成后方向盘能够回正。但整个泊入速度难以让人满意,在整个泊车测试中,时长基本保持在 40-50 秒之间(垂直泊车),效率感出色。这次体验的车型还没有配置遥控泊车和记忆泊车,但未来会通过 OTA 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摘要:
在我体验M5智能驾驶版之前,极速福克斯Alpha S HI版也采用了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所以我自然会对这两款车进行对比。从实际感受来看,Alpha S HI版开了城市NGP后,车道选择非常激进。比如下一条车道没有车的时候,它会突然选择下一条车道,在靠近后面的车的时候变道。但是这些情况在M5版中都没有出现,所以阿尔法S HI版更像是一个刚拿到驾照的年轻车手,而M5版会更老练沉稳。在M5智能驾驶版的测试中,小鹏G6因为同车时间表,与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五环NGP测试。旅程是在傍晚高峰时间的五环附近,我们最终选择了玫瑰木大厦(车云)。com总部)作为目的地。最后我们领先了将近30分钟,全程没有人工接管提示。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两者基本没什么区别,都是“你追我赶”的状态,但之后M5版智加的选道策略让它领先了。它没有“执着地”选择最里面的车道,而是伺机选择最佳车道;遇到堵车的时候,他们也会慢慢往前开,尽量避开慢车,而不是在某个车道等。
这样的表现,我感觉M5版智捷智能驾驶在中国汽车品牌的智能驾驶领域可以处于非常头部的位置。虽然在选道这种极端情况下效率感不如阿尔法S HI版,但整体的安全感和舒适性能让我很放心。此外,我很欣赏它在NCA的表现。无论是红绿灯自动停,左转,还是非对称的长距离路口,都能非常顺利的通过,这让我一个老司机真的觉得很闲。我觉得这才是未来智能出行应该有的样子。至于是不是真的遥遥领先,我想只有你自己开了才能体会到。
文末,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CC-400A智能驾驶测评系统,欢迎您登录智能驾驶舱测评云平台(ceping.cheyun.com)或联系13381130566(杜女士),邮箱:。我们希望智能驾驶测评系统能够帮助车企应对瞬息万变的智能驾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消费者带来更强大的智能驾驶产品。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模型,我们会通过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展示客观信息,解释主观评价和证明材料作为数据支撑。最终,这些主观评价和数据评分会进入我们的数据库,产生可用的数据,呈现给大家。智能驾驶测评云平台不仅可以展示单车测评的各种项目和分值,还可以进行对比测评、对标分析和测评系统定制。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