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车除了考虑传统的三大项,安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安全气囊数量是否足够,是否有辅助驾驶功能,早已是很多车主买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但实际上,车辆的健康是很多车主买车时忽略的一个情况。在我看来,健康其实是另一种安全。过去几年,甲醛超标、雾霾等气体污染事件给我国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担忧。私家车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景,车内异味也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
那么为什么大部分新车内部的气味更刺鼻呢?笔者通过走访比亚迪总部,深入了解了车内气味的相关信息。
事实上,除了主动和被动安全,汽车健康安全,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车内气味强度VOI、电磁辐射EMR等指标对消费者同样重要。这些指标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业内有非常科学的开发测试标准和评估方法。
此前,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测试报告中,2018-2020年参与测试的41款车型中,汉EV单项得分和总分均为第一,为测试历史最高分,也是唯一一款三项指标均为第一的车型。
那么比亚迪韩是怎么做到的呢?先说车内气味。
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2009年开始研究挥发性有机物,2014年建立了完整的实验室。其VOC控制标准达到19项,远超行业标准。
比亚迪韩作为旗舰车型,内饰用料非常出色。车身隔音材料采用水性LASD喷涂阻尼材料,PVC拒绝使用更环保、更安全的PU材料,确保车内健康舒适的乘坐环境。
其中,PCV是指聚氯乙烯塑料:成本低,有气味,含卤素、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降解后部分化学键被破坏时会释放出来。
PU是一种聚氨酯材料,成本高,透气,无味,耐低温,比PVC更健康,更环保,可回收。
传统汽车使用的沥青减震材料是石油化工产品,会释放苯、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且对温度敏感,低温易碎,高温粘稠,对储存、物流、人为因素要求高。
水基可喷涂垫片不仅重量轻(比沥青材料少30%-70%)、适应性强(可机械喷涂、无粉尘污染)、甲醛释放量低,而且在防噪音、车身防腐等方面比沥青阻尼材料有了质的飞跃。
简单来说,要想让车内气味变少,首先不能在乎成本。使用更环保的材料势必有助于车内环境的健康。
但是简单的堆放材料,其实只是减少车内异味的第一步。要彻底消除车内异味,幕后的R&D团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早在2009年10月,比亚迪就着手组建VOC实验室,并于2012年建立了设备齐全的VOC整车实验室。
目前,比亚迪拥有高精度的整车VOC实验室和汽车零部件VOC实验室,可以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度,风速小于0.3m/s,保证环境温度和湿度均匀。
在国标中,VOC测试只需要在25度(环境温度)下静置16小时即可达标;不过比亚迪的工程师还是尽力还原了真实的生活场景。除了标准400瓦照射灯(模拟车内温度25度)下的VOC数据,比亚迪工程师还将1000瓦照射灯下的VOC得分纳入自评(模拟车内温度50度4小时)。模拟真实工况:比如南方夏季极端高温天气下的车内温度(比如暴晒8小时),测试极端场景下的车内空空气质量,不同温度下真实室外条件下的测试记录。
而且比亚迪还成立了专门的“气味鉴定师”团队,对车内气味强度进行评估,使车内气味保持在舒适的水平。
人的鼻子是识别范围最广、识别准确率最高的传感器。目前还没有能完全模拟人类嗅觉的机器。比亚迪的“气味鉴定师”团队通过嗅觉,从工程师和乘客的角度来判断车内气味的舒适度。
在专业实验设备和人工测试的双重作用下,比亚迪为彻底降低新车内部异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比亚迪还采用了全新的工艺,比如对顶棚面料进行水洗和烘干,可以加速泡沫中残留的胺类催化剂的排放,达到除臭的目的。
在沟通中,比亚迪工程师也承认韩在一些细节上无法达到顶级标准,但总体来说,韩对同价位车内异味的控制已经达到了优秀的水平,做到了“异味明显,但无扰味”。
也就是说,坐在韩EV车里还是能感觉到那股味道,但不会觉得刺鼻。
除了气味,电磁辐射也是车辆健康中一个有趣的问题。虽然业内早有舆论,但并没有证据表明汽车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比亚迪的工程师还是会想尽办法让车内的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家用电器,让消费者完全放心。
在说辐射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辐射,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宇宙射线、放射性核辐射等。)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热辐射、无线电波和微波)。
其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辐射、医疗辐射等。,都属于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能量较低,低于限值的电磁辐射可以认为“对人畜无害”。甚至我们每个人都会发出辐射。
电磁辐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有影响,但是需要很大的电压或者很强的电流(比如医院ct,闪电等。).其中,医院CT、核磁共振等医疗行业应用的电磁辐射需要提升到几万伏到几十万伏才能达到穿透人体的目的。
然而,家用电器(如手机、电脑、电动车等。)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相当温和的,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它们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EMR检测的标准是中国汽车研究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的推荐限值,针对车辆对人体可能产生的辐射效应,于2018年制定的一套检测标准。
比亚迪官方实验室实测结果显示,韩EV车内电磁辐射值在巡航时仅为0.152V/m,急加速时仅为0.810V/m左右。
作为参考,普通家用白炽灯的电磁辐射值约为1.190V/m,电脑屏幕约为0.161 V/m..
也就是说,乘坐EV车收到的电磁辐射和坐在电脑屏幕前收到的电磁辐射差不多。即使在急加速阶段辐射有明显提升,也比普通家用白炽灯低很多,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影响。
其实电磁辐射只是对车辆电磁兼容水平的研究之一。比亚迪还要研究车辆的抗干扰性能,以及车辆对其他外部设备的干扰性能,这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非常重要。
目前汽车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汽车内的电子设备越来越丰富。如果外部电磁环境对车内设备产生干扰,可能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比亚迪越来越重视车辆本身的抗干扰能力。
比如新能源汽车需要在线充电,电网电磁环境非常复杂。为了提高这方面的抗干扰性能,比亚迪从2014年开始模拟电网中大量可能存在的干扰,充分验证了车辆充电的抗干扰安全性。
在汽车电磁兼容领域,比亚迪不仅在国内做得早,投入巨资对高低压零部件、系统、整车进行测试,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测试。在这个领域,研究越多,收获越大。
自2004年以来,比亚迪一直拥有自己的EMC实验室。目前是乘用车企业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EMC实验室。
得益于专业实验室,比亚迪对优化汽车电磁兼容性更有信心,可以模拟急加速、充电、高速行驶、刹车等多种工况;以及对充电环节的特殊测试。
根据官方说法,韩整车EMC测试时间超过900小时,远超国标测试时间和行业内其他产品。
工程师要对韩的电机和电磁兼容性做20多项测试(国标只有一项),包括5个电机,2-3个电池,3个高压OBC2-3工况,远远超过国标推荐的工况。另外,针对电动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以及接入电网的其他电器对电动车的干扰。
也正是在幕后团队的努力下,韩在健康指数上的表现已经远超同级。这也让韩目前累计销量突破6万大关,也是自主品牌中唯一一款月销量过万的中大型车,足够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