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首发到“闭口禅”,美企高通做梦没想到,国产厂商变脸这么快
先发才是真首发,
敢卖才是真首发,
有货才是真首发.....
前两年为了一个真“首发”,国内厂商线上你一句我一言,就差线下“约架”了。
那一段手机岁月,厂商们除了介绍自家旗舰机型,最卖力气活就是介绍高通的骁龙芯片,每一年都能“吹”出花来。
结果,每一年都能养出一条大火龙来。
再过两天高通又要发布自家新一代芯片骁龙8 Gen 3了,出人意料的是竟然没有一家国内手机厂商出来为其宣传,甚至连一个芯片的字眼都没说。
这是咋的了?
首发营销
之前抢高通芯片“首发”,厂商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一种产品营销的手段。
一、通过抢首发,抢先调试,占得先机的同时证明其与供应链的关系,为其做品牌背书。
二、造热度,让其新品获得更多的流量与关注度。
首发高通芯片自然会产生很高的市场热度,销量相较平常会呈现上升趋势。
三、可以占据定价优先权,给友商们制造一定的麻烦。
首发的厂商在有出货保障的情况下,会在新品定价上制造一点“惊喜”,这种惊喜会给“后发”厂商的带来一定的麻烦。
“后发”厂商价格定高了,会让消费者认为产品溢价过高,定价过低就面临成本压力。
当时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了解不多,处理器成了消费者考量一台手机价值的主要因素,甚至唯一的因素。
说白了,就是被过度的宣传忽悠了。
厂商们真吵架也好,剧本也罢。
高通、国内厂商们都尽力配合“演”好这一场首发戏,调教好了产品消费者买单,成了“火龙”买单的依然是消费者。
首发“弱化”
随着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了解加深,手机芯片的购买影响力渐渐弱化,电池、影像、屏显,甚至机身材质都成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要考虑因素。
另外厂商们在芯片供应商的选择上,不再单一。
首发的意义也小了很多,像联发科的天玑芯片也成了厂商们的替换选择。
手机芯片性能升级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感逐年下降,消费者对其感知越来越弱。
屏幕、快充、影像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放缓,影响力也在变小消费者选择智能手机又换了另一套标准,那就是产品之间的“差异化”。
首发“跌面”
抢“首发”的现象依然会存在,但已经从大张旗鼓变为“狗狗祟祟”的进行。
智能手机市场初期厂商们抢夺高通骁龙芯片首发,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同时借助高通、骁龙芯片作为“品牌背书”进行市场营销。
而如今,这种“品牌背书”却成了一件很“跌面”的事情。
随着苹果、三星、华为自有芯片产生的差异化影响越来越大,其他手机厂商也开始重视自研技术在产品中的体现。
厂商们不断加码自研技术布局,消费者对于厂商们能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更加看重,未来第三方芯片不仅“首发”得不到照顾,甚至连基本的供应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高通从“爷”到“孙”
再有两天高通就要发布骁龙8 Gen 3了,已经确定发布新机的小米还没有任何关联信息发出。
这要是放在以前,消息、视频早就出来一堆了,现在的高通真有点日落西山的感觉。
华为估计彻底不用它的芯片了,苹果虽然与它签订了芯片续约,但总感觉有随时被换掉的可能。
国内其他厂商也不再像之前那般供着它,反而不断对外释放自研芯片的信号。
为什么高通在国内的地位会从“爷”到“孙”?
主要是两家企业,一家是躺着赚钱的苹果,另一家是挨完揍还活着挺好的华为。
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都有自家的芯片。
就因为这一点,两家企业受到的消费者青睐度是其他厂商的数倍……
非要给一个名词解释,那就是产品差异化明显。
其他厂商对外释放“等我有了钱、技术,也要自研芯片”的无限遐想,也不知道是想着想着自己都当真了的缘故,还是受国内消费者“抵触”情绪的影响,对高通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
结语
小米发布了“新十年”目标。
持续投资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
细节没说,但也给人另一番遐想的空间,这是也要自研芯片?
华为发布会闭口不谈“芯片”成了常态,这也好像感染了友商们,新品发布预热只说系统、影像,是一个字也不愿意提高通的骁龙,现在的它俨然一副“狗不理”的境遇。
其实无论是抢“首发”,还是自研芯片,厂商们都不应该忘记一个初衷。
将消费者体验放在首位,放在最优先级,才是一家手机厂商长久的生存之道。
-End-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行为出现,请联系本账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