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手机缘何消失?业内:成本高且销量差致亏

访客 测评 1.0K+

常常听到一些友人发牢骚,当下的智能手机普遍从6.7英寸起步,除了三星和苹果还在坚守外,安卓厂商推出6英寸左右小屏机型的情况较为少见。为何会如此呢?业内人士透露,原来小屏手机属于“伪需求”,倘若真有厂商依照网友的意见来制造手机,将会面临亏损。



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称,现今主流的屏幕厂商基本上只生产6.6英寸至6.8英寸的屏幕,倘若要生产小屏手机,就意味着需要单独开设生产线,连元器件也得进行定制。如此一来,成本会比较高昂,但实际的销量却远不如网络上的呼声那般高涨,大多数网友只是在“跟风起哄”,所以厂商很少执着于小屏手机,未来其也难以成为主流。



在此先为大家普及一个常识,厂商所购买的屏幕尺寸源于供应链的“供版”,除非进行单独定制,否则只能购得与友商相同材质、尺寸的屏幕。若要生产小屏手机,就只能单独开辟一条生产线,没有友商来分摊成本的话会更高,同时还需要定制小型化的主板、电池、传感器等一系列内部元器件,因而最终的产品必然会比友商所售的更贵,不然不但无法盈利,还会“赔钱”。



在过去的两年中,国产厂商曾有过一些尝试,比如魅族18、小米12的机身在6.1至6.3英寸之间,符合外界对“小屏旗舰”的定义,然而实际的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在这种状况下,厂商肯定无法长期亏本经营,所以今年的迭代产品尺寸提升到了6.3英寸至6.6英寸之间,只是相较于主流产品相对小一些,但结果是销量比上一代更佳,这也证实了所谓的小屏是“伪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小屏的呼声颇高,而销量却不尽人意呢?客观来讲,小屏手机至少存在三大“缺陷”,使其难以成为主流,较少有人将其作为主力机使用。

其一:由于屏幕较小,可观看的内容也相对较少,软件适配时要么缩小字体,要么减少呈现的内容,无论是阅读流媒体还是观看视频,都缺乏沉浸感。

其二:小屏幕使得键盘使用不便,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使用26键的朋友,打字时极易出现误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别字,这是无论怎么适应都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除非改为使用九键。

其三:小巧的机身注定无法搭载大容量电池,例如三星Galaxy S23的电池容量仅有3900毫安,想要维持一天的使用都颇为困难。再加上如今手机性能不断增强,对电池容量的需求更高,小屏必然会引发续航焦虑,随身携带充电宝又显得颇为麻烦。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未来小屏手机会愈发稀少,即便有少量出现,价格也会处于高端定位,销量也不会太好。所以,如果大家喜爱小屏手机,就不要抱怨现已发布的产品体验不佳,只有用实际行动向厂商证明市场的存在,未来才会有迭代产品问世。

标签: 单独 越来越 只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