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能否独立使用存在争议。一些专家认为它可以,但也有人担心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
这几年自主品牌都在慢慢的追赶,至少从燃油时代丢失的面子上赚回了一些分。目前,全球7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制造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甚至超过50%。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自己的品牌还是很好的,那么如果求助而不是自己,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别急,大家慢慢听老狐狸说。
确实,新能源汽车市场很热闹,国内品牌占比比较高。但是,家人们夸夸其谈,我们还是不能对繁荣背后的危机视而不见。
在2024年中国汽车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罗道军直言:“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很大,芯片用的越来越多,但是这个芯片的自给率目前不到10%,根本就是结构性短缺!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要知道,早在 2021 年的时候,我们中国的芯片自给率还不到 5% ,时隔三年,还是没突破 10%。不得不说,这基本属于原地踏步。下一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想要。
家里没有,就意味着要出去买,而一旦别人在芯片环节给你“添堵”,大部分车企都逃不掉。
所以这两年大家都有了自主研发的意识。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那么,中国能否实现汽车芯片的自主化?
今天,老狐狸就来和你聊聊。
我们一定要做吗?你做不到吗?
在说“OK”之前,Fox想和你谈谈“做还是不做”。
大家都知道把汽车芯片独立出来会更好,但毕竟技术和资金投入都是问题。如果不做就能解决问题,何必去做呢?
但你不必这么做。老胡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问题。
前几年中国的自主品牌还在慢慢成长,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还没有那么高,所以那时候大家对芯片是否独立并没有太多的认知。
即使靠进口,也能满足车企的需求。
现在不同了。数据显示,仅2023年,我们进口的汽车芯片就超过200亿。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芯片吗?更别说,如果是燃油车时代,我们真的没有这么大的需求。然而,现在是新能源时代。
一辆普通燃油车需要300块左右的芯片,新能源车需要1000多块。如果是高智能的纯电动汽车,可能需要多达3000个芯片。
这里老胡和大家简单说说为什么新能源汽车需要更多的芯片。
汽车芯片就像人的大脑,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五类:计算、感知、执行、通信、存储、供能。
如果再细分,可以分为九大类: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器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电源芯片、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
当然,如果你想更具体一点,这九大类还可以细分。篇幅有限,不赘述。
这些芯片各有分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就拿计算及控制芯片来举个例子。计算和控制芯片有MCU和SoC两种,也可以理解为普通MCU和高端MCU。
从概念上讲,MCU是一种微型计算机,它将处理器、存储、输入和输出端口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以处理特定的任务。
一辆车的MCU量一般都是几百个,智能化越高量越大。只是有些部分低端,有些部分高端。
比如雨刮器的操作可以用相对低端的MCU来控制,而车载摄像头则需要相对高端的MCU来控制。
当然,在更高端、更智能的机型上,也需要SoC,这是MCU的“更高级”。
主要承担计算任务,如自动驾驶计算、驾驶舱中控计算等。智能驾驶能力越高,对这种芯片的要求就越高。
所以,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车企想要在智能驾驶上实现突破的时候,对芯片的需求是巨大的。
现在汽车芯片进口还算顺当,没被管制,主要是因为咱用的芯片线宽比较宽,不像那些尖端产品。但是如果呢?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比较敏感,他们总是进行限制。
如果此时不积极做自主研发,疫情期间的芯片荒很可能会一遍又一遍的“重演”。
独立有多难?
当然,回到老狐狸一开始说的问题。
有些事情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
虽然现在中国自主品牌在崛起,但是国产芯片自主的条件并没有那么优越。
老狐狸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方面,国内汽车起步较晚,整个芯片行业落后于欧美厂商是事实。
另一方面,汽车芯片门槛不低,汽车级芯片的要求比普通消费级芯片更高,工艺更复杂,要求耐高低温,寿命更长。因此,这就带来了R&D周期长、门槛高、利润低的问题。中国的芯片公司和汽车制造商不愿涉足其中。
另外,普通车企也不敢乱换芯片供应商。即使有人尝试,能不能得到车企的支持还是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芯片的自主化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的难度不仅仅在于技术,还在于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有困难,但不重要!
当然,老胡不是悲观主义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还是想说,有困难,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
因为,其实我们也有非常有实力的公司涉足芯片领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JAC MPV瑞风RF8的量产车型。这款车去年亮相,采用了华为最新的汽车级芯片麒麟9610A。
据说这麒麟 9610A 的 CPU 算力能达到 200kDMIPS ,比市面上那些车用的高通 8155 芯片强了近一倍,GPU 算力和 NPU 的 AI 算力也都更厉害。福克斯也看了一些相关资料。这款芯片由华为全资子公司海思研发,麒麟990A、麒麟920A等标准芯片也由华为“生产”。
除了企业的努力,我也看到了国家在这方面的进步。
工信部在《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强汽车芯片标准供应。加快汽车芯片环境与可靠性、电动汽车芯片环境与可靠性、汽车芯片信息安全等标准的制定,为汽车芯片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推动制定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汽车 ETC 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蜂窝通信芯片、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模拟前端芯片等标准,明确各类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崔东树也认为,这一政策导向将促进国产芯片的发展,加快国产芯片“上车”的步伐,也是解决芯片“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即使目前高通、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等国外芯片厂商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但一些公司研发自己的芯片并得到国家支持也不是不可能。只要给芯片厂商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合作用国产芯片替代进口也不是不可能。
结语 新能源时代,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已经成为现实,高速发展与芯片技术滞后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换句话说,这属于腿在前面跑,“大脑”在后面追。虽然看起来跑得很快,但是有人绊倒很容易摔倒。
然而,福克斯认为我们不必如此悲观。毕竟中国自主品牌还是有很多积极分子的。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卖”汽车芯片了,我们不妨多给他们一些时间等待开花。
参考资料:
华夏时报:国产替代加速,汽车企业布局研发,国产汽车芯片产业链走向跨界整合。
国家商报: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芯片等等!工信部发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专家:国产芯片将加速上车。
大力财经:工信部专家:国产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10%
:深圳:鼓励高端微控制器、计算芯片等汽车芯片实现自主突破。
瑞亚电子:一辆车有多少芯片?
狮子的眼睛:深度:梳理汽车芯片行业的各个细分市场
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