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厢思域是一款经典的中级轿车,采用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优秀的制造工艺。它凭借出色的操控性和优秀的燃油经济性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它的外观设计简洁时尚,乘坐空间宽敞舒适。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周末出游,都能轻松应对。两厢思域无论是在实用性上还是在品质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性价比高的中级轿车,那么两厢思域一定是你的不二之选。"
十一代思域自从上市以来虽然其优秀的产品力为大家所认同,但事实上不同车型所擅长的方向并不完全一样,在之前我曾经分别试过三箱燃油版,混动版以及两箱混动版,他们之间的表现都不尽相同。这次刚好在租赁平台租到了两箱燃油版车型,这里也给大家讲讲这台车的表现,当然毕竟是租车公司的车辆,且公里数也已经不小了(四万多公里),一些细节可能和新车有些区别。由于之前已经多次讲过这代思域,因此一些一样或者相似的地方就不再细说,大家参考那篇文章即可。
租的车应该是240TURBO极跃版,也就是入门级版本,1.5T发动机,182马力匹配CVT变速箱。其实绝对动力还是挺不错的,100以内主跑回路还是挺充裕的。虽然不是特别强,但是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应该不是问题。乘坐性能没有问题。前两天没有挫折,没有匆忙,即使走走停停很久也没什么不好。整体动力响应还可以,中小功率要求还是比较跟得上的,日常驾驶也比较轻。大功率要求还是慢了点。如果换S挡,油门会更灵敏,但是大功率要求踩不到。如果追求极致,可以挂L挡,这个时候会保持比较高的速度,大功率要求也很快。总的来说这个动力总成表现还可以,在纯油动力总成中还是挺不错的。当然,和一些电驱对手比起来,几乎是枯燥的。
底盘性能方面,这款车整体性格还是比较接近之前开过的三箱燃油版,通过一些坑洼和减速带的反馈还是比较厚重和简单。同一条路上出现过一些坑坑洼洼,甚至明显高于一辆豪华品牌SUV。有一点小瑕疵就是过了30左右的一些特定减速带还是有点“跳”,有点秒跳,不过考虑到水平,总体来说其实还是挺好的。
这场体育表演很受欢迎。我开车下山,侧倾控制仍然很到位。左右重心转移的很快,但是配套的轮胎要经过租车公司才能换,真的不好。我明显感觉底盘极限很远,但是轮子抓不住地。超过极限后还是感觉明显推头。理论上应该换一套合适的轮胎比较好。
转向手感一般,低速不算极轻,但还可以,随速度和角度的增益也相当不错。指向性还是很出色的,过弯的信心还是很强的,前响应没有混动版那么夸张,但也是比较好的,车身跟进也比较快,即使在日常驾驶中也能更加灵活。
刹车脚的感觉没有问题。手刹很容易平稳应用,开车用力更好。一切都结束了。
NVH不怎么样。之前试驾的11款思域虽然优化了很多,但是这款车可能跟轮胎和车况有关。整体风噪控制还可以,路面噪音特别差。跑快一点感觉全车“嗡嗡”响。发动机的噪音和震动也很明显。不知道换上一套更好的轮胎会不会有所改善。
静态来说,这一代两箱思域就是不太喜欢。不知道是因为看多了还是现在的感觉。当然,这还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内饰是本田比较新的设计语言,看起来比较简洁,但是用料差远了。一般以硬塑料为主,汽车玻璃放下后总感觉压车门不稳。不过车内的一些旋钮和按钮手感还是挺不错的。因为租车公司的车没有登录账号,无法体验互联网功能。虽然UI不是很高级,但是响应速度还可以,连接一个蓝牙听歌显示歌词就不错了。很久没有连接新车的蓝牙了。不知道其他车有没有展示。
前排的人体工程学广受好评。座椅应该是租车公司加的真皮,但是乘坐感还可以。座椅本身可以调节到相对较低的水平。个人比较喜欢。后排比较一般,腿和头空都不大,靠背角度也不算太慢。整体的乘坐感和三个箱子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后备箱空还是可以的。
配置方面,这款入门级的真的很一般。基本上能想到的高端配置都没有,三箱版也没有标配驾驶辅助。这个倒车影像基本上是我这几年新车里见过最尴尬的一个了。不得不说还是挺尴尬的。但是我发现这款车的前玻璃上的水雾其实是隐藏的,而不是直接“喷脸”,这方面还是比较意外的。以前我会给大家简单说一下油耗,但这次我拿到车跑了一段环线后,仪表上刚降到6L左右挂了S挡和L挡跑山路,就不说了,因为没有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这款两厢版性能可圈可点,总体来说比较灵活,容易驾驶。不过个人认为,想买这款车的消费者应该更认同两厢版,既然选择了两厢版,那就多自己开吧。混动版虽然牺牲了一些减震性能,但是自己开会更舒服。预算充足的话,建议直接混。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