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自行车充气宝是一种创新的骑行工具,能够为自行车提供额外的能量。一些消费者对其功能表示满意,并认为它可以改善骑行体验。另一些人对此持保留态度,因为他们担心可能会增加骑行成本并影响自行车的安全性。总体而言,这取决于个人需求和偏好。
“这车这么贵,不用打气了吧?”经常被阿姨奶奶问,包括很多随着这波骑行热进入圈子的人。可惜物理还是存在的。很多昂贵的汽车都要打气,需要应对日常补气和中途应急补气的不同场景,所以需要各种打气设备。
例如,我有一个TREK着陆泵作为日常供气的主泵,一个小米电动泵用于在北京骑行,一个蝴蝶效应补胎液缸用于服务我的轮胎内胎车轮组,一个雷音CO2气瓶组用于处理半路爆胎,一个雷音便携式着陆泵扔进卡车包里以备不时之需。
为什么这么多?因为一个不够。
落地泵肯定是最好用的,但是只能在家里用。你不能把它带出京都,更别说在路上处理爆胎了。
小米的电动气泵日常供气有点慢,骑车太大了。在北京骑行时只能代替地泵。详情请看本文。
蝴蝶效应补胎液缸虽然可以补胎和充气一气呵成,但是只能在爆胎的情况下使用,不能用于日常的补气。一次用一百很贵,上不了飞机。
CO2气瓶小巧方便,是骑行时应对爆胎的好帮手。但是每次用的时候都有点吓人,总感觉会爆炸,无法准确确定压力。坐飞机只能带一个。
便携式气泵现在基本没用了。如果打不到高压,就要着急了。
我应该不是唯一一个有这些痛点的人,所以我有一个类似迷你气泵的东西。本着勤俭持家的原则,毕竟安利给一个60工资的老板买了价值400元的东西,借着玩。
相比小米这种传统的电动气泵,迷你气泵整体体积占优,即使面对CO2气瓶和便携式气泵也是如此。小尺寸完全可以放尾包,连光束包都可以塞进去,但是没剩下什么给能量胶给空。旅行和骑行的时候,不会像小米充气宝一样,占着并不富裕的行李空。
重量方面,迷你气泵也做的不错,带壳迷你气瓶比全套气瓶重5克。
但是,出色的体积和重量也牺牲了一部分体验。
首先,机身小巧意味着电池小,电动气泵相当耗电。就我用的cycplus来说,满电打两个轮胎就够了。如果是两个完全放气的,可能没有完全充满。
抽空气的时候也一定要用手压着,不然会在气压的冲击下掉下来,又吵又热。给一个轮胎打气需要2分钟左右,难度相当大。
还有就是因为音量要控制,没有显示屏,看不到打了多少气,还剩下多少电,还是让人不太放心。看不到气压也意味着不能像小米充气宝一样预设气压,只能靠触摸。不过还好这个产品打不到100多的高压,25C能打到80 PSI以上。手很硬,又似乎有点软,比如硬。这个小家伙还是比较适合低胎压的real 空轮胎,开口还是和内胎差一口气。
最后是价格,CO2气瓶大概5元一个。400元的迷你气泵能买多少缸?如果用来代替气瓶,成本有点高,但不能说不划算。气瓶虽然便宜,但是用起来真的很吓人,很多都是没有标识的。不知道时间久了还能不能用。迷你气泵已通过3C认证,只要不坏就可以安全使用。
此外,如果发动机很热,CO2气瓶可能会冻结,个人认为,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方法更安全。
对于骑行不太多的新骑友或者对气压精度要求没那么高的人来说,cycplus这种迷你气泵可以作为落地式气泵的补充,不用像我一样建桩。更好的消息是,多亏了我的拖延症,去年我用了一些还在喉咙里的产品,今年在上海展会上看到了更新迭代版本。
音量没了,但是增加了显示屏,可以看到气压和功率。同时据说充气速度和续航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连开胎都完全可以。同时配有延长软管,比徒手压在气嘴上优雅多了,打起来也不会漏。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等我忽悠老板再买一个好吗?本内容是参加“夏季挑战”征文活动,分享你的夏季作息,看谁的夏季过得最好,赢取大量现金和20000金币!查看详情→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