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团,降价机型数量减少的背后五大原因分析

访客 新能源 8.6K+
花旗集团报告称降价机型数量开始减少,可能受到手机品牌更新换代、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技术升级等因素影响。数据还显示,消费者的购买力在提升,这将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打价格战的消息早已传遍大街小巷,各种车型几乎每周都有新价格。这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据知车派报道,花旗集团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引用大量数据和事实,坚称下半年大部分车企不会降价。

有媒体总结了报道中提到的五大原因:

1.数据显示,降价车型逐渐减少。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有136辆乘用车参与降价,而2023年只有139辆。然而,在5月份,降价的新款只有10款。与此同时,降价的燃油车数量开始接近甚至超过新能源车。尽管6月份的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最近关于大川燃油车降价的消息也支持了花旗的观点。

2、电池成本明显降低。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不断升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电池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下降,但现在电池成本的下降已经变得非常有限。业内人士认为,碳酸锂具有一定的性价比,未来可能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降价的最大理由即将消失。

3.插电式和增程式的市场份额高度集中。

目前大部分的插电式和增程式市场都被中国品牌所控制,所以这个市场的价格战是否会继续下去取决于中国企业的决定。无论从批发还是零售的角度来看,插电式和增程式的增速都明显高于纯电动汽车,而且这种趋势在去年就已经出现。同时,这个市场的份额集中在少数厂商手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定价权。

4.加油车可能掉了。

相比新能源车,燃油车未来降价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关键的因素是折现率。去年以来,燃油车降价幅度持续上升,5月份达到19.7%的历史最高水平。再加上6月份的大幅降价,很多燃油车的毛利可能已经跌至负值。因为燃油车的毛利无法和新能源车相比,所以期望更高的降价可能不太现实。

5.合资车企面临严峻挑战。

花旗集团报告指出,自2023年以来,本田、日产、大众、通用、标致雪铁龙和马自达等合资品牌的盈利能力普遍下降,一些品牌的净利润甚至为负,这使得它们难以在下半年进一步降价。当合资品牌无法通过卖车获得更多利润,甚至亏损一辆车时,停产或退出中国市场可能是及时止损的必要措施。

标签: 燃油 新能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