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动汽车的销售一直表现不佳。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开始寻求新的策略来改善这种局面,包括推出新型纯电动车,并且不断改进现有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可能导致理想的电动汽车再次面临亏损的困境。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希望这个困境可以得到缓解。
顺义区的理想北京工厂,曾经是一个繁忙的工厂。
19日,LatePost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话称,从大约一个月前开始,工厂的一些员工每周假期从2天增加到3天,甚至周五也不用上班。从上周开始,部分员工假期进一步增加到6天,只需要周一上班。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厂员工都放假。例如,本周五早上8点左右,ideal制造部门的一些员工和供应商进入了只生产ideal MEGA的工厂。
向厂房外的停车场望去,当时停着上千辆成品MEGA,总产值超过5亿元。
我必须承认,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着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多重挑战,一季度的业绩没有达到年初的预期。
在昨晚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表现出谦逊的态度。与三个月前相比,他的锋芒明显收敛了许多。
就在李想要发言的几个小时前,李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在财报中,李的营业利润为负,汽车销售的毛利率降至20%以下。
财报发布后,李股价跌幅超过12%。
李要埋自己的“雷”爆了。
纯电受阻,今年不推出新车。
在电话会议上,李想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
公司今年不会发布纯电动SUV产品。
去年3月,李想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李的高压纯电动产品序列将由一条鲸鱼(或航空母舰)和五条鲨鱼(或船只)组成。由此可见,届时推出6款纯电动汽车是比较理想的。
两个多月前发布的MEGA是鲸鱼。
按照原产品规划,今年原本是李的产品年,L系列增程车型将全部更新换代,并将迎来新成员。不仅如此,理想今年还将开设纯电动产品线。除了MEGA,它还计划在下半年推出三款纯电动汽车。
现在,他们都将跳票。对此,李想并未做出进一步说明。
但据《晚邮报》后来报道,李认为MEGA的惨淡销售可以看作是李在纯电路上交的“学费”。一个理想主义者说:
如果纯电动SUV遇到今天这种情况,那我们就很危险了。
从销量来看,第一季度李共交付新车8.04万辆,同比增长52.9%。依然处于新生力量第一梯队,同比增速也高于大部分车企。但MEGA的市场误判,L系列的产品切换,还是对营收有一定影响。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李总营收256亿元,其中汽车销售收入243亿元,为最近四个季度最低,直接导致理想出现5.8亿元的营业亏损。作为参考,李去年同期盈利4.1亿元,上个季度盈利30.4亿元。
唯一的好消息是,10.69亿元的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为李抵消了管理层的亏损,最终盈利5.9亿元。
李第一季度出现经营亏损,与新产品降价有很大关系。
4月22日,李公布了理想L7、理想L8、理想L9的2024款,以及理想MEGA的全新价格:MEGA降价3万元,L系列最高降价2万元。
由于新车上市才一个多月,为了照顾老车主的情绪,维护品牌,直接为24位用户提供现金返还是比较理想的。据统计,如果3月份交付的理想车辆全部是24款新车,那么理想总共返还现金约4.8亿元。降价消息传出当天,理想港股股价一度下跌超过9%。
但目前看来,4月份的理想降价已经达到了他们想要的市场效果。
“目前L7/8/9的新订单每周都在增加,所以公司目前没有降价的计划。”李想说。
至于纯电动汽车,李想认为只有当自营超级充电桩数量达到类似特斯拉中国的水平,即1900个左右的超级充电站,Ideal才会进一步推出纯电动汽车。
MEGA发布后,为了刺激纯电车的订单,李加大了对超充桩的投入。原计划年底前建设2000个过充站,将增加到2700个。截至5月15日,已有400个过充站投入运营。
李想还表示,在扩大能源供应网络的同时,增加或升级更多有摊位的综合商店和商场是理想的。
如果要支撑一个新的模式实现月销售额,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增加500-600个固定展位,否则就会出现“增加产品数量,但不增加销售额”的问题。
赔钱的理想是自救。
李是去年最漂亮的新车公司。
2023年,李共交付新车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卖得多,自然赚得多。2023年,李全年营收达1238.5亿元,较2022年大幅增长173.5%。
这一年,李的净利润高达118.1亿元,一下子填平了之前5年的累计亏损。李也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已经赚了很多钱的李想赚更多的钱。
2023年年中,李想在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中阐述了李未来几年的目标:实现中国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第一,年交付量达到160万辆。
2月底,Ideal高级副总裁邹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了一项交付准则:
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内饰预计交付新车10-10.3万辆,3月月销量达到5万辆,6月交付超过7万辆。理想将向全年80万辆的目标冲刺。
就像蔚来汽车疯狂招聘3000名销售人员一样,李需要更多的人才能卖出更多的车。于是,理想开始按照80万辆的预期销量来分配资源。
早在去年9月,李就在秋季战略会议上决定了大规模招聘计划。由首席财务官办公室主任牵头,李成为发展最快的新生力量。
财报显示,2021年底,李的员工人数为11901人,2022年底增加到19396人,去年年底增加到31591人。也就是说,李2023年新招聘员工12195人,同比增长超过60%,新增员工人数比2021年的总人数还多。
其中,李负责二手车、网络拓展、网络规划等销售相关服务的“销售服务运营”部门,去年7月还不到200人,今年年初已经扩张到近千人。
此外,为了追赶智能驾驶,李想去年4月曾表示,2024年底将把李的智能驾驶团队扩大到2000人。李总工程师马东辉去年11月透露,2023年智能驾驶团队规模将扩大近50%,达到900人左右,明年将突破2000人,2025年达到2500人。
相比之下,蔚来CEO李斌早在2015年就在北美组建了智能驾驶团队,但直到2023年,蔚来智能驾驶部门的规模也只有1000人左右。
与此同时,李新招聘的员工数量也高于往年。《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李招生2024届的起薪比2023届高出近40%。
在Ideal MEGA的发布会上,李想本人更是直接表示,三年内要让李工厂里的蓝领收入超过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不能只学华为的流程,不学华为的钱。”李想说。
在李想当时看来,有了身后5.3米长的“活动房”,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但是你们都知道下面这个故事。美加名誉扫地,离“50万元以上销量第一”的称号越来越远,开启“飓风模式”的李出现了久违的经营亏损。
以及去年的高分黑马喜剧《年会停不下来!和众合集团一样,李的第一个想法是裁员,裁员比例将超过18%。
2023年,李员工薪酬总额将超过121亿元,人均薪酬将超过38万元。如果裁员超过18%,将节省超过21亿元。
快速裁员即将开始。
前一天晚上提交名单,上午HR谈,下午人走,晚上飞书关。
在职场社交平台上,有已认证为前李员工的用户留下了上述文字。按照总人数3.16万人计算,这一轮裁员超过5600人比较理想。
其中,上面提到的销售服务运营部门员工将减少400多人,招聘部门从200多人减少到40-50人,甚至被视为长期竞争资本的智能驾驶团队也将减少到1000人以下。
在昨晚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首次正面回应了这次组织调整。
他表示,这一轮调整的核心变化是成立了专门的质量运营团队,让业务专注于高质量的决策,提高执行效率,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在重复性的运营工作上。
不过,李想认为,组织架构调整带来的好处不会在短期内体现出来。
我觉得通常需要12-24个月才能看到组织升级调整的真正成效。如果要衡量这次组织调整的结果,应该在2025年看得更清楚。
现在,2024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李灿下半年能赚多少钱还取决于L系列。
至于纯电动车,就让李想想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