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正在逐步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虽然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其高效、安全的优势已经开始引起市场的关注和期待。
前不久,一则消息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中国计划投资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这项投资预计将为六家企业提供政府基本R&D支持,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一汽、SAIC、卫兰新能源和吉利。
虽然很多人关注了这个消息,但是没有关注到背后的意义。也有人觉得60亿元对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来说是杯水车薪。其实国家投资固态电池,有两件事基本可以确定。
一、国家定调,固态电池被确定为动力电池下一代研发方向。这次60亿的投资,虽然金额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不算多,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基调。
第二,固态电池技术必须突破,目前必须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国家已经看到,固态电池量产的可能性只有一尺之遥。
今年上半年,SAIC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倒计时500天,SAIC对固态电池“死心”。“倒计时500天,第一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正式上线。”也就是说,在2026年左右,SAIC的固态电池将在2026年量产。SAIC旗下的固态电池量产企业来自陶青,是SAIC的战略投资。
在此之前,SAIC陶青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已经在智基L6投放公交车,实现了超过300Wh/kg的能量密度和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目前这款车在各大媒体的评测数据中已经表现出了强劲的续航达成率。半固态电池,其实不是固态电池,它的电解液也不是固态的。相比市面上所有的电池,包括半固体电池,固体电池的改进是革命性的。
那么相比半固体电池,全固体电池有多大的提升呢?简单来说,有三点。
首先是能量密度,SAIC的半固体电池,能量密度是300Wh/kg,而固体电池可以达到400Wh/kg,未来甚至可以提高到500Wh/kg。与现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这是一个飞跃,这意味着未来不仅1000公里续航的车辆将随处可见,最重要的是,能量密度的增加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减重,能耗将降低。
第二,安全性更好。动力电池虽然有各种针刺实验,各种气泡实验,但问题是各公司水平参差不齐,和封装工艺有很大关系,自燃没有完全消除,而固态电池可以说没有热失控的风险。
第三,低温性能更好,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北方地区消费者放弃新能源汽车,很多是因为动力电池低温衰减严重,主要是低温下液体电解液变得更粘稠,离子电导率下降,而固态电池根本没有液体电解液,所以没有这个麻烦。
对于固态电池,SAIC实施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半固态电池,将电解液中的液体比例降低到10%,第二步降低到5%,第三步实现完全固态。要实现第三步的目标,大概是在2026年,2027年开始交付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
当然,除了SAIC,基本上市面上所有的头部电池公司和车企都在研发固态电池。所以,如果不是刚需,建议你再等一会儿,等固态电池上车。才两年。这么多年了,这两年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