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通勤之路 篇十五: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兴衰:盘点那些买来就要搁置的车企倒闭前征兆

访客 新能源 2.9K+

说起新能源,不得不提2017年开始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大战,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对非运营新能源车采取补贴政策,真金白银补贴到购车环节中,项政策犹如春雨一般,促使各地车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除了国家出台的补贴政策,许多省、市地区也推出了不同的鼓励政策,即最终补贴由国补+地补两级补贴构成。但地方政策各有不同,让人眼花缭乱。

我的通勤之路 篇十五: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兴衰:盘点那些买来就要搁置的车企倒闭前征兆

这也导致了很多车企像电商大战一样打起来。你们的补贴和我们的礼物,让我们的车友加入了这场盛宴。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任吉利控股董事、副总裁。爱知汽车联合创始人付强于2017年进入该公司,付强担任北京奔驰销售和营销执行副总裁。牛创新能源创始人27岁成为华为副总裁,被称为华为天才少年。奇点汽车CEO沈与360和小米关系密切。当年,周创办了3721,沈是日本版3721的经营者。雷军还在金山的时候,沈是金山集团的副总裁。

在这批新能源创始人中,一个比一个大,手里握着各种人脉,都是会讲故事的。在他们的带领下,企业飞速发展,迎来了短暂的高光时刻。

我的通勤之路 篇十五: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兴衰:盘点那些买来就要搁置的车企倒闭前征兆

再辉煌的企业,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2023年上半年,爱知上海办公室人去楼空空,威马被法院强制执行,拜腾申请破产,恒驰一度关停。

我的通勤之路 篇十五: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兴衰:盘点那些买来就要搁置的车企倒闭前征兆

回头看看这些车企,从政策开始,最后梦到这些倒闭的车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资金管理不善,无法实现资金循环。存活下来的车企大多大同小异,现金流稳定,销量不断攀升,产品精准,技术路线符合消费者需求,售后市场反应良好。

我的通勤之路 篇十五: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兴衰:盘点那些买来就要搁置的车企倒闭前征兆

图片来自网络。

在市场的狂潮中,车企似乎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他们抛出宏大的梦想,夸大性能参数,甚至与国外顶级车辆相提并论。但是,游侠车的故事是个例外。黄创办游侠汽车,以实现《霹雳游侠》中的车辆为愿景,这是儿时的梦想,感人至深。然而仅仅8年后,游侠车在烧完87亿资金后,彻底成为了历史的尘埃,被戏称为“最贵的PPT”。

其他汽车公司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威马汽车规划了大型生产基地,一期总投资67亿元,第二工厂202亿元。爱知汽车在上饶基地投资133亿,Skycar也在浙江绍兴和湖南长沙自建工厂,年产能分别为18万辆和6万辆。恒大集团实施许家印“Buy in buy”战略,先后斥资9.3亿美元收购瑞典电动车公司和多家电动车零部件公司。

最重要的局,花大价钱买地建厂的车企不考虑控制现金流。行业降温,车企被自重压垮,跟一些不买地不投产的车企烧钱。比如,因为前期融资太容易,拜腾的新车开发从来不算成本。传闻拜腾有29个高管,团队比车还豪华,年薪加起来超过1.4亿。拜腾在北美有办公室,员工300多人,一年下午茶和零食就要5000万。在百腾店里,工作人员的衣服都是德国定制进口,连名片都是高档货,一盒价格高达上千元。

我的通勤之路 篇十五: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兴衰:盘点那些买来就要搁置的车企倒闭前征兆

在这场追逐新能源浪潮的生死战中,那些没有跟上时代转型失败的车企也未能幸免。陆续退出市场,车企反复跳车交付时,交付后销量持续下滑,意味着车企的不稳定性加剧。在一波又一波的倒闭潮中,那家公司是不可能笑到最后的。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标签: 新能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