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品牌车迷之间的线上撕逼一刻都没停过,而随着主要品车型逐渐增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次我们找了5位新能源销售来聊聊,与线上某些品牌针锋相对相比,各品牌之间最直接的竞品会是谁。
主题拆分:
1。顾客进店反馈中提到最多的两款竞品是什么?
2。对比的主要车型有哪些,客户有哪些特点?
3。厂家是否有针对性的销售应对,实际的败率如何?
4。网上吵架会影响终端客户的决策吗?
进店的顾客中,提到最多的竞品是理想和特斯拉。
对比车型主要是理想的L7和特斯拉Model Y,其中对比理想的L7的用户通常是一起来看车的家人,对空、智能、续航、配置都有要求。相比之下,Model Y一般是年轻用户,或者之前没买过电车,想买人生第一辆电动车。
厂家也有特殊政策。对于订购了特斯拉的用户,给予押金补贴(1000元),对于没有理想的用户。其实理想和特斯拉的败率在30%-50%之间。
线上拉动一般不会影响线下销售。有些用户看了Tik Tok或今日头条的文章后会问我们具体情况。我们要做的是处理用户的异议。
在顾客进店反馈中,提到最多的竞品是问世界和理想。问世界是因为智能驾驶,理想是因为最近流量比较多的MEGA。
在对比车型中,以M5与G6、M7与G9的对比为主。世界上的客户还是比较老的,少数还是对纯电有顾虑。
理想中的MEGA会对比X9,感觉X9的客户群和其他车型不一样,更理性,更有主见,可能是因为X9更贵。
销售反应方面,厂商会有简单的线上培训,但意义不大。战败率为20-30%。华为的营销功力应该是目前国内的天花板,对客户的心智认知影响很大。尤其是前段时间,华为在小鹏的AEB事件相当严重,很多客户对小鹏持观望态度。
线上吵架会影响线下,但比例没那么大。毕竟现在网上没有记忆。在热度最高的那几天,确实有客户一进门就问你的AEB,但大部分都是理性的。知道两家公司的设计理念不同,AEB不能代表一切。
买华为的客户其实心里已经决定买华为了。他们只是来小鹏看看谁在和华为吵架,或者给自己一个买华为的决心。
购买小鹏的客户仍然认为小鹏的智能驾驶易于使用。同时,在车身硬件方面,小鹏G6和G9的浪涌架构平台更先进,机械质量更好。所以这两个品牌的客户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在进店顾客反馈中,特斯拉和文杰反差最大。作为纯电车的开创者,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国外品牌华为,和深度绑定合作的民族品牌,两个品牌都深入人心。能不能和这两个品牌比较一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会成为标杆?(狗头救命啊)
反差最大的是特斯拉Model Y和文杰M7。相比特斯拉,年轻人更多,年轻家庭的第一辆车。与M7相比,它基本上是第一款面向中老年客户的智能电动车,拥有很多40岁甚至爷爷奶奶的用户。
目前理想的厂商除了一些口头的比较和指导,没有实际的政策。在实际销售中,对比这两款车的人,在决赛中都输了不少。主要原因是价格。特斯拉Model Y标准继续落地27左右,M7更低。最理想最便宜的L7最低落地价30万,2万的预算确实能影响很多用户的决策。
网上吵架可以说很少和真正买车的用户重合。吵架是感性的东西,买车是消费行为,是比较理性的东西。在消费这件事上,我们的用户越来越理性,最重要的是性价比。
所以我们也有一句话,入行以来一直在流传。我们从来没有赢过一场争吵,也没有失去过销售。
从和客户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竞品提到理想和特斯拉最多。
目前店内依然是M7销量占比最大,尤其是5座智能驾驶版。基本上都是给孩子买车或者买车比较多,以男性为主,对智能驾驶比较关注,对自己有了解,35岁左右,家里从事建筑/装修工程,小企业主。
最近的一笔交易是一位名叫王的城市客户做的,他在国内从事电源批发业务,也有自己的工厂。客户主要看的车是特斯拉的Model Y,但同时又很关心世界的智能驾驶。他们前后测试过两次,整体感觉不错,而且觉得M7配置更高,车内更流畅,座椅更舒适,车内也很大气。他们问孩子的时候,更倾向于问世界。后来,他们决定。
可能是因为数量增加了吧。这个月厂家真的没有专门针对竞品的内训。一般来说,如果理想的话,会把常规的图文资料发给客户,然后再强调我们的智能驾驶和性价比。前提是客户对智能驾驶有认知基础。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客户将很容易跑掉。再加上外观值,败北比例可以达到60%左右。
网上吵架对顾客购买决策的影响相对有限。买哪个品牌还是要看客户买车最看重什么。
顾客陈先生是一名建筑承包商,他在商店里试用了M5/7,在试用了G9/6。他非常关注智能驾驶,前段时间还谈到了AEB。但客户最终还是选定了小鹏G9,因为AEB不是他最看重的东西,他关心的是800v充电和车辆能耗。
目前来看,与进店顾客相比,奥伊塔12是最具竞争力的产品,腾势D9次之。
相比Aouita 12客户,一般都是被大衣和smart车吸引。其中一个客户刚刚提到了Aouita 12。本来我们觉得自己的车外形很好,底盘质感也很好,但是挡不住对奥威达颜值的喜爱和对智能驾驶的兴趣。
相比腾势D9,客户主要看009,商务用。如果他们对比后偏向D9,很大概率是预算不够。
在与竞品的对抗中,实际败比可达50%。对竞争产品制造商没有直接的政策反应。目前001在降价销售,价格换数量。实际战败的占50%。
网上争议很少影响客户的决定。毕竟网上也有很多键盘党,真正见过实车,试驾过两款车的人并不多。所以从产品力出发,氪气不吃亏,实地体验后销量还是不错的,目前的价格。
标签: 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