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武汉大学第九届校友珞珈论坛上发表演讲, 回顾走过的科技探索之路,并回应了“小米是组装厂,没有核心技术”“小米被对标华为、苹果”等热点问题。
回应小米是组装厂的质疑
“总有人说,‘小米是组装厂,小米研发投入少,小米没有核心技术。’针对一些人对小米的质疑,雷军在演讲中表示,整体来看,小米与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相比确实有一定差距。不过作为一家13年的公司,小米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和实力还是相当强大的。
据报道,在过去五年中,小米的R&D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2022年,小米的R&D投入为162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200亿元,未来5年将有超过1000亿元投入技术研发。
雷军还以5G标准专利为例,称该领域是通信设备厂商的强项,尤其需要积累和沉淀,需要数年时间。即便如此,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发布的“有效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专利家族企业排名”中,华为全球第一,占比14%;小米专利占比4.1%,进入全球前十。
对于外界的误解,雷军坦言:“我也有过困扰。后来才明白,没必要纠结,关键看自己的成长。”
回应小米被对标华为和苹果
在谈到小米被拿来和苹果、三星、华为比较时,雷军说:“大家对我们的期望极高,要求也很高。但是,饭是一点一点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雷军相信,随着小米R&D投入的不断加大,实力越来越强,一定会凭借不断的成长赢得大家的信任和认可。
因为硬件能力基础薄弱,小米一度遇到很大困难。雷军回忆,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2016年5月,他要接手手机部门,带领团队认真补课,为硬核技术而死。
“那时候我每天都被20多个会议塞满。我一边追赶手机硬件的最新技术,一边和同事讨论工程计划,我也疯狂地招募最优秀的工程师来扩充我的团队,增强我的研发实力。”雷军说。
回忆起一年多的经历,雷军直言:“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连猫狗都受不了。”好在努力没有白费,小米的硬件技术水平提高了。
2021年3月,小米集团正式宣布要造车,雷军开始疯狂研究汽车的技术。对于故事,雷军预测:“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后我会和大家分享。”
雷军还透露,小米一直在做很多非常先进的技术,比如AI、芯片、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
谈成为硬核技术领域的伟大公司
“伟大是出来的,一定要足够坚定,足够耐心。”雷军说,“小米才走了13年,我们至少还要坚定地走30年,才能成为真正伟大的公司。”
雷军还谈到了硬核技术和制造领域的一个有趣现象:几乎所有真正伟大的公司都经历了30年以上的经历,无论是索尼、苹果、三星、英特尔、AMD、英伟达,还是本土的华为、比亚迪,30年都是一个关键的门槛。
为什么是30年?雷军说,因为30年是几代工程师前赴后继,构建深厚领先技术体系的时间;是成长到足够大的规模,在相关行业赶上并超过原来的巨头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一个科技公司要经历几番沉浮,经受行业和宏观周期的考验,才能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对产业链的深刻影响和引领力。
雷军认为,中国硬核科技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参与全球竞争,正在跨越30年的考验门槛。一方面,中国的科技企业在目前的底层技术赛道上正在追赶世界顶尖的R&D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前沿硬核科技实力是决定性力量。
在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期间,雷军宣布以个人名义向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现金。对于捐款的用途,雷军回应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支持数、物理、文史哲六个学科的基础研究,支持计算机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持大学生的培养。“就是让更多的工程师、科学家、科技企业家出现在中国,让中国多一个华为,多一个小米,多一个比亚迪,多一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标签: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