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选车业务不涉及。
靴子终于落地了。
近日,长安汽车宣布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华为计划成立一家新公司,专注于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华为有意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到新公司中。
同时,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将有意向投资该公司,比例不超过40%。新公司将向现有战略合作伙伴、战略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华为与长安汽车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
在此之前的11月23日,关于长安汽车与华为合作的传闻已经让市场一波接一波。当时的传言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长安以375亿元的价格收购车布15%的股权,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持股约5%;另一个是长安汽车以3000亿估值收购车购30%左右的股份。但长安汽车回应称,网上持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未作进一步说明。
受双方正式合作影响,11月27日,长安汽车股价开盘即涨停,180多万订单收于19.56元,总市值飙升至1940亿元。
华为为什么要和长安成立新公司?此次合作将对华为乃至整个汽车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拆分汽车BU,不涉及智能选车
在华为和长安的公告中,我们可以窥见三个重要信息的传达:第一,华为计划成立一个全新的公司,定位Tier 1,纳入部分BU业务,涵盖
智能驾驶方案,包括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计算平台MDC和自研传感器业务;
智能驾驶舱方案,包括车载模块和鸿蒙系统车载OS;
智能汽车数字化平台即iDVP平台的核心是汽车的软件定义电子电气架构和底层操作系统。
智能车云,智能汽车尤其是智能驾驶所需的云数据闭环服务;
AR-HUD和智能车灯是指智能车载光学服务。
[div][div]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次合作更多涉及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相关技术,不涉及华为智能选车业务。新公司将成为华为智能选车业务的供应商。
此外,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在新公司的持股比例设定为不超过4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长安并不是唯一一家会入股新华为公司的汽车公司。华为明确表示,计划逐步向现有战略合作伙伴和具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以打造一家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据悉,赛勒斯表示,公司已收到联合投资目标公司的邀请,共同为电气化和智能开放平台建设做出贡献,正在积极评估投资与合作。
除了赛勒斯,在华为的智能选择模式下,还有BAIC、JAC、奇瑞等三家合作车企有望成为投资新公司的潜在公司。江淮汽车27日表示,尚未收到华为汽车智能系统的投资邀请,但表示有积极参与的倾向。
此次合作相当于华为拆分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也就是俗称的“车BU”,新公司对外开放融资。李想在微博上评论说,“类似的成功案例是联合电子。华为相当于博世,SAIC相当于长安。」
联合电子是SAIC和博世的合资企业,主要生产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先进的网络技术、混合动力和电力驱动控制系统。从汽油机的核心部件和软件起家,现在已经覆盖了汽车的很多核心部件。营业额从1996年的440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309亿元,净利润超过38亿元。
据了解,联合电子被认为是“以市场换技术”最成功的企业之一。通过向国外企业学习技术,培养了大量汽车电子专业人才,成功走向中国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和本土零部件企业。
AITO要求新的M7 |视觉中国
但现在,相比传统燃油车,电动车时代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智能驾驶领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领先。其他智能驾驶公司竞争激烈,甚至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以低于BOM值的价格销售产品。
同时,各大主机厂将智能驾驶作为下半年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试图自主研发,甚至包括芯片技术。这也意味着复制联合电子的成功真的非常非常困难。
从《失魂》到。
可能很多人都很好奇华为为什么要拆分汽车BU。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被视为华为长期战略机遇的关键领域。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成立以来,华为已累计投入30亿美元(约合200亿元人民币),其R&D团队已达7000人。
然而,尽管在智能汽车业务上投入巨大,但短期内实现的营收却微乎其微,汽车BU成为华为唯一不盈利的业务板块。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仅为20.77亿元。2023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收入10亿元,占集团总比重不到千分之三。
同期,随着手机业务的回暖,华为开始将战略中心转向手机。到今年第二季度,根据IDC数据,华为手机市场份额飙升76.1%,从去年同期的7.3%上升到13%,与小米并列中国第五。
这种情况可能引发了今年华为BU的一次人事调整。两个月前,华为光学产品线总裁金接任Car BU CEO,余承东升任董事长。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余承东曾表示在汽车业务领域,他们将继续投入大量精力帮助Car BU实现盈利目标。此举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随着华为拆分BU,积极邀请外部车企投资新公司,华为似乎在智能汽车领域为自己的“博世梦”找到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华为BU业务成立于2019年,角色定义为“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博世”。所以华为强调不造车,专注ICT技术,帮助企业造好车,成为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
基于此,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板块涵盖三种业务模式:
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向车企或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标准化零部件。
华为HI mode向车企提供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全栈解决方案。
鸿蒙系统智行模式(独创的智能选车模式),华为将深度参与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和终端销售。目前涉及的车企有赛勒斯、奇瑞、江淮、BAIC。
然而,2020年底,华为引发了一场关于“失魂”的争议,使得主机厂商与华为的合作变得异常谨慎。当时SAIC董事长陈虹表示,不能接受SAIC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华为握着汽车的“灵魂”,而SAIC成了身体。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宣布新车问M9 |视觉中国。
这直接导致华为的HI模式陷入困境,随后智能选车模式逐渐占据上风。尤其是今年9月AITO全新M7上市以来,两个半月累计订单突破10万辆。同时,M9虽然还未发售,但盲单数量已经超过3万,智捷的S7已经开始预售,一周的预订量已经超过3万。
同时,除了与长安合作,华为还决定向战略合作伙伴开放,以便建立一个股份多元化的公司。这一决定不仅有助于消除其他主机制造商的担忧,促进更积极的合作,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华为在智能汽车技术方面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