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医药大学
重庆中医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其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创办的重庆中医进修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发展,2001年重庆市中医学校整体并入重庆医科大学,组建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23年,重庆中医药学院正式成立,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主要办学基础,整合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优质资源,于6月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6月30日揭牌,并于同年9月2日正式招生办学。
学院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蒲国宝路61号,地处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依山临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规划总占地面积1686.47亩,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4亿元,纸质藏书51万册。学院直属附属医院12家,拟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20余家,中药类实践教学基地50个,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拥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7个。与重庆医科大学共建共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学院还拥有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2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3个、国家级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1个、国家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中药资源学)1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1个,校级实验平台5个,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学院现有教师400余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员占80%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40%以上。学院汇聚了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14人,重庆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20人,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3人。学院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制药、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2023年学院首届招生1200人,规划到2026年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研究生)达7500人,到2030年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研究生)达10000人。
在就业方面,重庆中医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药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单位。学院与多家医疗机构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还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知名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来校招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学院特色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其中中医学专业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中药学专业则依托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药学人才。
“十四五”及未来时期,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按照“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示要求,坚守“明德济世、精术泽人”的校训精神,秉持“中医中药并重、教研医产相融”的办学理念,探索“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产业富校”的发展道路,遵循中医药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打造“会看病的教师、会教书的医生、会育人的科学家”之“三栖名师”,为学生配置“成长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之“三类导师”,坚持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融合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中医药、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研医产协同、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中医药高等院校。
重庆中医药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学院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中医药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