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大同市武周山下十里河畔,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底蕴的高等学府。学校创办于1913年,最初名为“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变迁,于2018年正式升格为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见证了山西乃至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1914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4年再次更名为“山西省立大同师范学校”。1972年,学校与原大同一中互换校名,1978年开始招收山西师范学院大同师专班,标志着学校进入高等教育阶段。2003年,学校挂靠雁北师范学院,2006年又挂靠山西大同大学,最终在2008年获批筹建高等专科学校,并于2018年正式成立。
学校占地487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校园内保存有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建筑群,这一建筑群不仅是山西近代校园建筑设计的典范,也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大同市政府投资5.88亿元对学校进行扩建,新校区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运动区和文物区五大区域,整体设计延续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功能。
截至2023年9月,学校在校学生6693人,教职工286人,其中专任教师263人,副高职称55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及研究生177人。学校现有13个专科专业,其中8个为师范类国控专业,5个为非师范类专业。学校拥有3个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以及1个省级“十四五”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05万元,图书馆藏书21.3万册。学校在思政教育、文物保护和校园安全等方面屡获殊荣,是教育部、国家语委命名的“普通话、规范字”示范单位。
近年来,学校秉持“立足师范、多元发展、内涵建设、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与大同市博物馆、档案馆、多家小学和幼儿园合作,建立了37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生源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学校招生录取2667人,省外招生涵盖河北、山东、辽宁、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云南8个省份。毕业生就业率稳居85%以上,专升本升学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学校567名学生达到专升本分数线,达线率达30.8%,其中8名同学进入各专业全省前10名,体育教育专业达线率更是达到100%。
学校在就业方面表现出色,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教育、文化、公共服务等领域。学校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等,这些专业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沉淀了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独特的文化底蕴,铸就了同师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特质。踏上新的征程,展望美好未来,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将我校打造成扎根大同、服务山西、辐射华北、特色鲜明的职业技能型高校,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