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2 0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航空类高等职业院校。2023年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学校自2005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航空报国、技能强国”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座落在美丽的信阳市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区,云集雷山人文精萃,坐拥杜河云水秀美,是信阳·雷山匠谷——匠心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这所座落在山林间的美丽校园逐步形成以雷山校区为主体,南湾校区、浉河三期本科校区为辅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为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校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乘务学院、航空工程学院、飞行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有空中乘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直升机驾驶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等46个专业。其中,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空中乘务、无人机应用技术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形成了高水平专业群。近5年,学校立项建设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精品在线课程4门,省级一流核心课程1门;获批各类项目184项,授权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获得教科研成果奖140余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学校实训设备齐全、实习实训资源丰富。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化专业建设,学校斥巨资相继投入与所开设专业相配套的校内模拟机场、航站楼、波音737-800实训飞机、波音737-400飞机、R44直升机,并建有空中乘务教学实训中心、飞机发动机拆装实训室、飞机模拟驾驶实训室、飞机发动机维护维修实训室、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汽修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实训操作车间、机电工程实训车间等90余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和110个校外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多个专业与企业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为学生毕业后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750余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00多人,双师型教师400多人,国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省管专家20多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为高端领军人才。聘请国家民航局原副局长、中国民航大学原校长杨国庆为学校列宁号学院名誉院长,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总裁、中国机务维修学会会长贺利为学校航空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原国家民航局技能鉴定中心主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经理、专机高级乘务长刘玉梅为学校乘务学院名誉院长。教师团队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学校设立有“河南省信阳航空职业学院院士工作站”,是“河南省航空职业教育集团”和“河南省低空无人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单位,是全国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与遥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统计大数据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精密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航空业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单位,山东航空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等;获批河南省航空虚拟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与人机协同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重点赛项提升项目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省级以上技能竞赛活动。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46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河南省首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民航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乘务员赛项(学生组)一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飞机维修赛项”全国选拔赛暨国内决赛二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近300项。

在就业方面,信阳航空职业学院与多家知名航空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航空类专业的就业率更是高达98%。学校还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各大航空公司、机场、航空维修企业等来校招聘,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学校校史悠久,自2005年建校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发展。2010年,学校首次开设航空类专业,成为河南省首家航空类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学校成功获批“河南省航空虚拟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志着学校在航空技术研究领域迈上了新台阶。2023年,学校被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将继续秉承“航空报国、技能强国”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