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3 0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千年古都、牡丹花城、丝绸之路起点——洛阳,是洛阳市政府举办并管理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东望夏都遗址,西览龙门石窟,南依万安山麓,北临伊洛河畔。主校区位于洛阳市伊滨区科技大道6号,另有高新、西工、瀍河等多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800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8亿元,馆藏图书108.97万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3个。学校还拥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所教学附属医院,目前在校生规模超过24000人。

校史沿革与历年大事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由原洛阳市职工科技学院、洛阳市卫生学校和洛阳高级技工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8年,学校进一步整合了洛阳市财经学校、洛阳市财会学校、洛阳市文化艺术学校和洛阳市第二卫生中等学校,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办学体系。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立足洛阳市、服务都市圈、建好双高校、助力新引擎”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卫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特色专业与就业优势

学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专业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开设有医药卫生、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12个大类60个专业,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养老、文物考古、文旅融合、宠物与人类健康等特色专业群。其中,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护理、机械设计与制造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妇产科护理学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还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全科医师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全国健康照护师培训基地和河南省养老人才培养基地。

在就业方面,学校坚持“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与中兴通讯、河南颐城康养产业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型项目,与洛阳市“四区三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对接。学校还牵头成立了“河南省戏曲艺术职业教育集团”,与河南安装集团等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正大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形成了“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师资力量与科研创新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现有专任教师900人,其中博士学历教师35人,硕士学历教师469人。学校拥有河南省领军人才、省级高层次B类人才、中原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级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57名兼职高水平专家,包括中原学者2人、省级B类人才7人等。

在科研创新方面,学校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市厅级课题45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军事医学创新工程专项1项。学校设有河南省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工程研究中心、洛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金凤舞台艺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有毛书歌中医正骨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李树建大师工作室”等特色工作室,并建有“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生命科学与健康教育馆”等特色鲜明的博物馆。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领域,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走出去”战略。近年来,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等20余所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学校与白俄罗斯等国外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入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此外,学校还加入了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北方校企协作机制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发起并成立“中意文物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在泰国建设海外培训基地,举办“汉语桥”等活动,助力构建“中文+职业技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使命担当,厚植特色优势,加强内涵建设,传承工匠精神,全面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现代化职业高等院校努力奋斗,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职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