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大学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不仅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还是“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和“湖南省文明高校”。
学院位于长株潭融城核心区株洲(湖南)职教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院占地300余亩,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学院拥有65个教学实验室,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约4000余万元,并与中国铝业、江西铜业、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等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4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覆盖学院所有专业。此外,学院还建有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63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超过40%。学院还拥有1名二级教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和2名省级领军人才。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30余项。学院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立项共计166项,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51项。《高端蓝宝石研抛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荣获湖南省“五个100”重大产品创新项目;《现代制造业校企“跨国协同多方共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秉承“明德笃学、尚技敬业”的办学理念,按照“稳规模、调结构、强特色、提内涵”的办学思路,着力为有色新业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环境系(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矿业分院)、冶金材料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公共课教学部等7个教学系部,共开设矿物加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储能材料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20个专业。学院有资源环境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建工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财经服务等5个专业群,其中材料工程技术为省一流特色专业群培育项目。
学院目前在校生8900余人,近年来,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50项。学院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高技能人才委托培养意向书》,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近三年毕业生雇主满意度平均为97.06%,母校满意度平均为97.43%,被评为“省招生就业工作先进高校”。
2013年10月,学院牵头组建了中南有色金属职教集团,集结中国铝业、江西铜业、湖南有色控股、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深圳中金岭南、大冶有色集团、金川集团等1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作为组成单位,持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德国和韩国相关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16年,学院成为了教育部批准的首批职业教育“走出去”8所试点院校之一。学院制定的“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获批赞比亚职业教育国家官方专业标准,填补了赞比亚国家教学标准的空白。2019年8月,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暨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赞比亚分院正式揭牌,学院承担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赞职院是我国高职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在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它的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学院在校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高校”,2017年荣获“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称号,2018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称号。学院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德国、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学院的特色专业包括材料工程技术、矿物加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这些专业不仅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还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学院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是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培育项目,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就业方面,学院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0%。学院还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高技能人才委托培养意向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和母校满意度均保持在97%以上,充分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
未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明德笃学、尚技敬业”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有色金属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