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2 0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品牌之都——福建晋江,是一所由晋江市委、市政府主导,澳门金龙集团、福建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艾派集团五大知名企业共同创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于2006年4月开始筹建,2009年秋季正式招生办学,是福建省示范校和“双高校”。学校设有智慧制造学院、健康生活学院、服务经济学院、文创学院、建筑学院、教育学院、数字技术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开设了食品、鞋服、机电、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建筑、电商物流、财管会计、动漫、影视动画、学前教育、体管等特色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产业学院5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省级特色专业群实训基地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等。在2023年ABC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位列民办高职院校全国第10位、福建省第1位,综合实力稳居福建省高职院校第一阵营。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传承“晋江经验”,依托地方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职业启航班-群教学法”五层次办学模式。学校秉持“明道、励学、笃行”的校训精神,践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立德树人、产教融合职业启航创新育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爱)、“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会”(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的高素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

校史与历年大事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自2006年筹建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福建省职业教育领域的佼佼者。2009年,学校正式招生办学,开启了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征程。2015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示范校,标志着其办学水平得到了广泛认可。2019年,学校入选“双高校”建设名单,进一步提升了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地位。2023年,学校在ABC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民办高职院校全国第10位、福建省第1位,成为福建省高职院校的领军者。

特色专业与就业前景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开设了多个特色专业,如食品科学与工程、鞋服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集成电路技术应用等。这些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学校与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层次办学 需求导向精准育人

学校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职业启航班-群教学法”五层次办学模式。产教融合层面,学校紧跟国家政策,依托产业设专业;校企合作层面,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企业学院层面,校企一体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九个一”工作机制;职业启航班层面,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整合校企资源,精准育人;群教学法层面,校企整合课程、教师、教学实训基地,实现“多师同堂”,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三元双师”创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施“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匠师”组成的“三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通过“双轨制”职称评聘制度,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执行董事王树生博士是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皮革制鞋专委会主任。

群教育被需值教育落实立德树人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践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立德树人。群教育通过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利他性、集体性和社会性;被需值教育则提升学生被需要的素养及其价值。学校通过实施文化育人进课程工程、手工匠培养工程、群教育被需值教育文化建设工程、社会服务工程等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被需值和群意识及能力。

扬长教学特长发展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业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扬长教学特长发展原则,推进“11231”工程(崇拜1位英雄人物、掌握1项专业技能、擅长2项体育运动、唱好3首歌曲、会做1道菜),开展“学生特长发展”“数字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会点啥”等系列主题活动,挖掘培育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兴趣,培育“三有”“三动”“四会”的高素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位一体”培训体系助力社会服务提质升级

学校聚焦产教科城融合,依托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设“产业实训基地+产业工人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位一体培训平台,构建“思政教育+文化养成+技能提升”三位一体培训目标,实施“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证书”三位一体技能提升行动,形成四个“三位一体”产业工人培训体系,服务能力与影响力全面提升。

海丝学院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

学校建设“海丝学院”,政校侨企一体化推进国际化办学,设立国际学院和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建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等地“海丝学院”,形成“高校侨联+地方侨联+海外乡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打造“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高地,招收培养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留学生百余人,年培养培训学员超百人。

“146”党建模式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146”党建工作模式,一融双优,建立健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学校与恒安、柒牌、盼盼等50余家校外单位党(委)支部建立党建共建关系,每年联合开展专题学习、技能交流、科技创新、歌咏比赛、运动会和主题党日等活动100余场次,推进校企党建共建、文化交融,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