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职业学院
二、2025年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属公办“农工商贸旅”一体化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黄河之滨兰州市城关区,拥有段家滩校区、和平校区、新区校区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515亩,其中农业实训基地占地1000亩。学校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是甘肃省第一所官立职业学校,也是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诞生的学校。
目前,学校在校学生10168名,其中包括4名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教职工588人,其中聘用行业企业技术专家235名,专兼职教师中博士、硕士311人,占比53%;副高以上职称241人,占比41%;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53.63%。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5个教学教辅单位,涵盖农林牧渔、土木建筑、财经商贸、食品药品与粮食、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与安全、生物与化工、医药卫生、旅游等10大类35个专业。特色专业包括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均为国家级或省级骨干专业。
学校与省内外200余家优质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面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思-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史与历年大事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6年(清光绪32年),由兰州道彭英甲在兰州萃英门内创办的“农矿学堂”,后更名为“甘肃官立中等农业学堂”。民国时期,学校复建为“甘肃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建国前,著名爱国人士于右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等曾访问学校并题词。解放后,学校在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省委书记霍维德等领导的关心下,逐步走上“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
学校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甘肃省第一位牺牲英烈金自山,他于1923年毕业于该校,后为革命事业献身。此外,学校还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如被誉为“甘肃的袁隆平”的周祥椿,他在学校从事育种工作近50年,育成多个小麦和胡麻品种,为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业与校企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与省内外200余家优质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超过93%。学校设有124个生产性实习就业基地和39个校内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涵盖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等国家级省级骨干专业。学校还与甘肃农垦集团、省农业农村厅等机构合作,共建现代种业产业学院、智慧物流创业孵化基地等,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学生就业。
近年来,学校在乡村振兴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与陇南、临夏等市(州)县合作,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24个,培养学历教育乡村人员6213名,形成了“订单式”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受到教育部认可。
特色专业与科研成果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均为国家级或省级骨干专业。学校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育成小麦品种72个、胡麻品种27个,推广面积2.2亿亩,创经济效益36亿多元。学校还开发了茶叶有机肥、花椒采收机等农产品和设施,获国家专利57项,服务到款额1000多万元。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衡鑑精神”,勇担“三农”重任,围绕“党建统领、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依法治校”,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丝路寒旱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