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海联职业学院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航空特色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作为重庆市首批举办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在航空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2009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由西南政法大学举办和管理,2022年由5A级社会组织昭信教育研究院全面打造新海联学院,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特色发展战略。依托重庆市高校首家举办民航服务类专业的优势,学校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紧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航空专业品牌,同时推动非航空类专业协同发展。学校下设8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包括空中乘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智能车辆工程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携程文旅产业学院、五专学院(五年一贯制专科)、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研部。2024年高职招生专业26个,其中航空类专业12个,成为重庆市唯一构建起航空服务专业教育体系的高职院校。
学校拥有一支由行业专家领衔、来自民航企业和国家企事业单位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极高。其中,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硕博士以上学位教师80余名,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教师70余名,“双师型”教师140余人,“1+X”职业技能培训教员、考评员45名,省部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评委6名。师生团队多次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一等奖。
根据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学校采用“全面覆盖、重点分布”的原则,构建集公共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教学平台。校内现有航空实训中心、飞机机务维修实训中心、无人机实训中心、民航安检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高铁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旅游实训中心等10大实训中心,内含模拟客舱实训室、航空安检实训室、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等重点实验室23个,校外实习基地200余个,并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运动中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条件。
学校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优质就业渠道。与四川航空、携程集团、理想汽车、中国AOPA、南方测绘、重庆宗申、贝塔思曼集团、腾讯科技等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招生、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位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尤其是航空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多措并举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完善军事化特色育人的体制机制。成立“凌云”女子仪仗队、“烈焰”国旗护卫队、“心·航”合唱团等文体团队,连续十年举办“航空文化艺术节”“职业教育活动月”“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一系列人人参与、展示自我、展示青春、增强自信、提升素质的舞台。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连续四年获得重庆市共青团工作目标考核特等荣誉称号。
2024年9月,学校将搬迁至位于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新区——两江新区·龙兴新城的新校区。新校区将依托航空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基地资源和协同创新区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优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设成为重庆市高水平航空职业院校。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航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特色专业方面,学校的空中乘务、航空运输、航空工程等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特别是空中乘务专业,凭借其完善的实训设施和强大的校企合作资源,已成为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此外,学校的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新兴专业也备受关注,毕业生在相关领域就业前景广阔。
学校历年大事记:
- 1999年: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成为重庆市首批高职院校之一。
- 2009年:由西南政法大学举办和管理,开启新的发展阶段。
- 2013年:独立办学,进一步深化航空特色教育。
- 2022年:由5A级社会组织昭信教育研究院全面打造新海联学院。
- 2024年:搬迁至两江新区·龙兴新城新校区,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航空报国、技能强国”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