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利水电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2年,前身为湖北省水利学校,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湖北省水利厅主管,业务上接受湖北省教育厅管理指导。作为一所以培养水利水电类相关专业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修身明志,励学求真”的校训,秉承“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是首批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同时也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学院在水利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湖北省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湖北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水平能力评价基地。此外,学院还是水利部行业定点培训中心、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湖北省水利人才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征兵工作突出单位等多项荣誉。
学院地处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拥有南湖和汤逊湖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640余亩,建筑面积42万余平方米。学院设有水利工程系、电力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商贸管理系、基础课部、思政课部、继续教育部8个教学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人。学院组建了五大专业群,设置专业35个,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专业2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优质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6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专业1个,院级重点专业6个。学院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项,拥有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以及国家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6门。
学院在师资力量方面也颇具优势,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湖北名师1人、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全国水利职教名师5人、全国水利技能导师2人、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示范专业带头人1名、湖北省水利科技拔尖人才5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特聘教学岗位12个。学院固定资产总值5.34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9亿余元,馆藏图书69.97万余册,校内实验实训场馆11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9个,省级以上实习实训基地9个,其中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
在就业方面,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多年稳定在95%以上,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居于前列。学院与众多水利水电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涌现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蒋志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熊茂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水利首席技师彭丹芬、浙江工匠、浙江省杰出技能标兵刘远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水利水电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1952年建校初期,学院主要承担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后,学院逐步形成了以水利水电为特色的专业体系;2010年,学院入选首批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2015年,学院成为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进一步巩固了在水利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创新活校、服务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行业办专业,强化素质养成和技术技能培养,积极打造新时代水利人才培养基地,努力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
学院的特色专业包括水利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这些专业在全国水利职业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修身明志,励学求真”的校训,坚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