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四川省教育厅依法实施教育行政管理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四川省川剧学校和四川省舞蹈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自1953年建校以来,始终致力于培养文化艺术专门人才,为地方文化建设和艺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院现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文旅部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文旅部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人定点培训单位、四川省文旅系统干部培训中心、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院还承担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四川考区)和社会艺术水平舞蹈考级工作,荣获原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优秀成果奖”,两度荣获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特殊贡献奖”。2021年,学院入选“四川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培育)单位”“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和四川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院现有温江和武侯两个校区,占地284亩,全日制中高职在校生7500余人。学院设有川剧系、舞蹈系、戏剧系、音乐系、艺术设计系、动漫系、文化管理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附中、培训中心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高职专业26个。其中,戏曲表演专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戏曲表演、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舞蹈表演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戏曲表演、舞蹈表演专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舞台表演综合实训基地、艺术设计文创生产实训基地为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学院还建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戏曲名家工作室3个,并常年聘请大批文化艺术名家来校任教。
学院坚持把为全国全省文化艺术行业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自觉践行的使命担当。历年来,学院师生在全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舞蹈表演艺术最高奖全国舞蹈比赛、“桃李杯”“荷花杯”舞蹈比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权威比赛中荣获大奖百余项,享有“艺术家的摇篮”美誉,多次受邀参加重要外事演出活动和央视春节晚会。四川省文联主席陈智林、重庆市文联主席沈铁梅、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独舞侯宏澜、著名舞蹈编导王舸、著名舞蹈家黄启诚、中国原创音乐发起第一人郭峰,金鹰奖和飞天奖最佳女配角邓婕等一大批享誉全国艺术界的大师、名家均毕业于此,新生代演员歌手张歆艺、李斯丹妮、江映蓉、谭松韵、罗云熙等均有在学院求学经历。
在就业方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机构、演艺团体、设计公司、教育机构等领域。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和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还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各大企业和文化机构来校招聘,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新时代,新征程。学院秉承“传承创新、德艺双馨”的校训精神,坚持高质量、特色化、应用型的艺术职教类型定位,大力推进学院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打造以表演艺术专业群为龙头引领、艺术设计专业群为特色支撑、数字创意和文化文博服务专业群为两翼拓展的专业集群。学院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努力建成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培训主要基地、文艺精品创演重要载体、文旅设计创新服务高地,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文艺繁荣、文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教育强省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学院校史悠久,自1953年建校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1953年,四川省川剧学校成立,成为全国首批重点中专之一;1956年,四川省舞蹈学校成立,同样成为全国重点中专。2005年,两校合并成立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开启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2010年,学院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标志着学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学院入选“四川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培育)单位”,进一步巩固了学院在艺术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学院历年大事记:
- 1953年:四川省川剧学校成立,成为全国首批重点中专之一。
- 1956年:四川省舞蹈学校成立,成为全国重点中专。
- 2005年:四川省川剧学校和四川省舞蹈学校合并成立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 2010年:学院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
- 2021年:学院入选“四川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培育)单位”。
学院特色专业包括戏曲表演、舞蹈表演、室内艺术设计等,其中戏曲表演专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戏曲表演、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舞蹈表演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学院还设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