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职业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4 0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莱职”)成立于2000年10月,由原莱芜师范学校、莱芜市第二职业中专和莱芜广播电视大学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校的莱芜师范学校,2012年,莱芜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并入,进一步壮大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作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承“服务济南、辐射周边,工科为主、多科并举”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

学校以“人人成才、人人就业、人人出彩”为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中国重汽集团、海尔集团、浪潮集团等,共建了泰山钢铁学院、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通过“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成为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设有11个系部,涵盖智能制造系、智能汽车与建筑工程系、智慧商贸与旅游系、文物与艺术系、人工智能系、教育系、医学技术与护理系、药品食品系等,共开设48个招生专业,面向全国13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达14000余人。其中,文物修复与保护、粉末冶金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形成了“一古一新一制药”的高水平专业群,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紧跟产业发展步伐,现有5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3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此外,学校还建有教育部“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高水平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在科研方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同样表现突出。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等10个省级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获国家专利946项,其中发明专利204项,专利转让率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63人,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6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学校还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高层次人才引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着力培育“感恩·赶超”的校园文化,建设了初心馆、明德园和党建主题公园等文化阵地,形成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融合发展的思政教育新矩阵。学校还通过引入莱芜梆子、于家布艺、邹家木雕等传统文化项目,打造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的现代化校园环境。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学校坚持“教随产出、开放办学”的理念,与多个国家的1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开设了海外办学点,输出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吸引了140余名国际学生来校交流学习。学校还承办了教育部“汉语桥”项目,为中芬学前教育专业精英师资提升培训班提供支持,逐步形成了“产教同频、双轮驱动、师资互融”的国际化办学特色。

展望未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继续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进取意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建成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贡献更多“莱职力量”。

在学校的历年大事中,2000年的合并组建标志着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正式成立;2012年莱芜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并入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专业领域;2019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百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2023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