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2 0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经理学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校自1979年成立以来,历经多次变革与发展,逐步成为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校史与历年大事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成立的北京市经委职工教育师资进修学校。198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标志着其从职工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型的重要一步。2003年,河北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原华北石油职工大学)并入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同年,原国家经贸委在学院挂牌成立北京经理学院,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影响力。2006年,学校正式转制为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2年10月,学校隶属关系由市国资委转至市教委,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24年2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河北省教育厅决定依托学校固安校区成立京津冀职教改革示范园区。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改革先行、聚合创新、协同发展”的理念,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的协同平台,推动京津冀三地产教资源的深度融合,布局职教本科专业,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学校特色专业

学校设有临空经济管理学院、数字财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外语与学前教育学院、珠宝与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教学机构。其中,临空经济管理、数字财金、人工智能、珠宝与艺术设计、国际教育服务等5个专业群为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群)。学校还与科大讯飞等50余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设立非遗技艺传承、北京民宿学院等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北京数字经济职业教育集团、永定河文化研究院,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

就业情况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创业率连续四年超过5%,升本率保持在15%以上,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获评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0个典型案例。学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课程体系,健全毕业生自主创业奖励扶持机制,涌现出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创业致富带头人李彪、冬奥会颁奖花束制作参与者吴晓英等优秀创业学子。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482人,其中专任教师278人,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244人,占比87.8%,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29人,占比46.4%。学校拥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高校名师6人,北京市骨干教师3人,北京市职教名师4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6名,北京市职业院校骨干教师29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级教学创新团队4个;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2人。

国际化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自1984年开始探索国际化办学,引进澳大利亚TAFE等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着力本土化开发与建设,创新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英国博尔顿大学、英国德比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等近30所境外优质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联合贯通培养、职教资源交流等合作。学校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获批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和“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立项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第二批“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输出。已累计对来自110余个国家的17000余名留学生进行了汉语培训、商务汉语专科教育及中国文化特色课程培训。学校入选全国高职“国际影响力50强”,连续两年获“中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

未来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按照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坚定扛起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责任担当,为早日建成首善标准、首都特色、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技能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贡献北京经管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