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航空职业学院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航职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江西省技术工人养成学校,首任校长为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邵式平。1956年,洪都职工业余大学成立,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层次。200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学校在航空领域享有盛誉,中国工程院院士、强五飞机主管设计师陆孝彭和K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曾先后担任学校副校长和名誉校长,为学校的航空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等多部门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由中国航空学会发起,联合军工思波通航共同组建智田教育投资公司,形成了以公益办学为目的的混合所有制社会力量办学体制。
学校是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批准的首批定向培养军士试点招生院校,同时也是国家人社部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航空工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航空维修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江西省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还是国内多所航空类本科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鲜明的航空国防办学特色。
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坚持“三航一工一核”的发展战略,即以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工业信息化及核技术应用为主体,培养航空、国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校以服务国防、服务军工、服务低空经济为办学目标,对标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与训练方法,实行“依托航空、融学于做、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近年来,学校在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主要就业方向包括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国防军工等领域。学校与多家知名航空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航空工业洪都集团、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航空制造技术、航空维修技术、航空服务与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等。其中,航空制造技术和航空维修技术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培养了大批航空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无人机应用技术则是近年来学校重点发展的新兴专业,依托学校在航空领域的深厚积累,迅速成为行业内的热门专业。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历经多次变革与发展,始终坚持以航空报国为己任。1951年,江西省技术工人养成学校成立,标志着学校正式起步。1956年,洪都职工业余大学成立,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层次。2004年,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2019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号召,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社会力量办学体制,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
学校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大事件。1951年,学校成立之初,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工人,为江西省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1956年,洪都职工业余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开始向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发展。2004年,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号召,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社会力量办学体制,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
学校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航空报国、追求卓越”为己任,汇集行业精英,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学校打造成一所航空、国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技能型高水平航空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也不断提升。抚州新校区占地约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亿元,预计2025年9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南城实训基地(南城通用机场)总投资约8亿元,按A1类通用机场高标准建设,预计2024年12月全部建成,2025年6月完成取证并投入使用。南昌总部校区占地面积23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与抚州校区、南城通用机场形成“三位一体”发展布局。
学校还积极打造优质产教深度融合集群,通过“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学校与江西长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江西耕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艾迪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江西勤勇创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航空、国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技能型高水平航空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和国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