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由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52年,学校转为公立,并于次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学校历史上融合了1905年创办的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1906年发端的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以及1902年创建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这些百年师范的融合,使学校在中国师范教育史上占据了独特地位,被誉为“红色师范”和“教师摇篮”。2014年,学校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现拥有开发区、崇川、如皋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67.9亩,建筑面积25.8万平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1亿元,馆藏图书近92万册。教职员工606人,其中专任教师471人,高级职称教师171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教师347人,博士20人。全日制在校生10732人,学生年均总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云计算技术应用等30个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校是国家、省、市三级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基因绵延,教学成果显著,名师辈出。历史上涌现了刘瑞龙、吴亚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与革命志士,王国维、江谦、朱东润等一代名师,袁翰青、魏建功、严志达等知名专家,以及李吉林、吴天石、华应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创校以来,学校培养了近12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5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3名“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7名“苏教名家”培养对象、7名苏派新生代小学教学名师、170余名特级教师,为南通成为全国闻名的教育强市,乃至江苏基础教育的长期向好发展提供了丰沛的人才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开风气之先”的传统,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为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1984年,学校在全国率先施行五年制师范教育模式,创设了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的新学制,对中国师范教育的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07年,学校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在我国小学和学前教师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该项目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学校再次率先开展本科层次、初中起点七年贯通乡村小学、学前教师定向培养试点,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师范教育“南通样本”。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升格发展为引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特色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四大战略,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创建特色鲜明的本科师范院校而努力奋斗。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这些专业不仅在教学上有着深厚的积累,而且在就业方面也表现出色。学校毕业生在基础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南通及周边地区,学校毕业生深受欢迎。学校还与多家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校史方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1902年创办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到1952年转为公立,再到2014年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的初心,勇担育人报国的使命。学校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年大事方面,学校在1984年率先施行五年制师范教育模式,2007年率先开展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2021年再次率先开展本科层次、初中起点七年贯通乡村小学、学前教师定向培养试点,这些重大举措不仅推动了学校自身的发展,也为中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