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医学专科学校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商丘市。作为河南省开办医学类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21年创建的“归德圣保罗医院护士学校”。历经百年风雨,学校先后更名为“河南省第五护士学校”、“商丘地区卫生学校”,最终于2004年升格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不仅是全国唯一培养了2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医学院校,还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其中包括第3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和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
学校占地1617.7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1.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22.4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42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2.39万册,数字资源量10.7TB,电子图书55.6万多册,电子期刊15000多册。学校拥有8所附属医院和68个学生实习基地,为师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和实践资源。
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教学部、公共学科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个教学院(部),开设23个专业,涵盖医、护、药、技、管等专业大类。其中,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和药学专业(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为龙头专业,形成了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技术、药学4个专业群。
学校坚持特色制胜、争创一流,形成了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5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323人。学校教师队伍中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及河南省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务委员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38人。学校是河南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
学校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4个,聘任原新乡医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郭志坤教授为学术委员副主任、客座教授。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443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04篇,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386部,其中主编89部。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34项;授权国家专利26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招生,在校生15000余人,学制均为三年制。学校拥有8所附属医院,与392家医院、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曾荣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格次。
学校加强对外合作关系,与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2024年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合作举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
建校百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秉承“明德、至爱、励学、善思”的办学历史传统,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服务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战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学校是河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卓越医生”培养试点院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立项单位。
学校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入选河南省产教融合示范校,当选国家中医药鲁班工坊建设副理事长单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第七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正立足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为早日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型医学院校”进而达到升本目标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