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大学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苏航院”)于2016年6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江苏省首家航空类高职院校,由镇江市市政府直属,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院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园,占地面积700亩,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7.1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571.91万元。截至2023年,学院拥有教职工368人,全日制在校生9283人。
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航空领域,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形成了包含21个涉航专业的六大专业群。其中,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被评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学院还当选为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航空行指委无人机专指委主任单位,牵头制定了全国职业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并编写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教材。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院坚持“人才兴校”战略,近三年共招聘各类人才265名,其中包括1名博士后、4名博士和234名硕士,引进和培养了47名副高以上人才。此外,学院还聘请了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如王礼恒院士)担任专业导师,11位省市知名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以及12名产业教授。学院还建立了由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117名兼职教师资源库,初步构建了教师成长的五级阶梯体系。
在招生就业方面,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从2016年建校初期的378人增长至2023年秋季学期的9283人,生源质量逐年提升,部分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已超过当地本科线。自2019年首届毕业生毕业以来,学院连续四年就业率均超过98%,对口就业率达75%以上。数百名毕业生在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涉航央企、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就业,展现了学院在航空领域的强大就业竞争力。
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牵头成立了“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促进会”,并与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等100多家涉航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学院还开设了“大飞机班”、“天工国际班”等32个定向班和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
在学生适应性培养方面,学院建成了包含6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的“五中心一平台”,强化职业素养训导。航空工程学院推行航空6S管理,航空飞行学院推行民航服务礼仪规范,并持续开展“半军事化”学生管理,不断提升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匹配度。学院还成为江苏省空中乘务、无人机驾驶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首批试点考点,“1+X”证书试点覆盖了70%以上的专业。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育人氛围日益浓厚,“一训三风”凝练成型,形成了“党建红”引领“航空蓝”的育人文化。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学院事业发展已从创业起步期迈入稳步成长期,在行业内和同类院校中崭露头角,社会声誉逐年提升。
作为江苏省航空教育的领军院校,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服务航空、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航空技术人才,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校史与历年大事记:
- 2016年6月20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江苏省首家航空类高职院校。
- 2017年:学院与多家航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大飞机班”等定向培养项目。
- 2018年: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被评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学院牵头制定全国职业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 2019年: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突破98%,学院与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促进会成立。
- 2020年:学院成为江苏省空中乘务、无人机驾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首批试点考点。
- 2021年:学院在校生规模突破9000人,生源质量显著提升,部分省份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线。
- 2022年:学院与多家央企深化合作,开设“天工国际班”等冠名班,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
- 2023年:学院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社会声誉显著提升,成为全国航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特色专业:
- 无人机应用技术:作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领先地位,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 空中乘务:学院是江苏省首批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考点,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民航服务人才。
- 航空发动机维修:与中国航发等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具备航空发动机维修技能的高端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 航空制造企业:如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央企,从事飞机制造、发动机维修等工作。
- 航空公司与机场:毕业生可进入各大航空公司及机场,从事空中乘务、地勤服务、机场运营等工作。
- 无人机行业:随着无人机应用的普及,毕业生在无人机研发、操作、维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