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工商职业学院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叶剑英元帅在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期间创办的华南垦殖局机务学校。经过多次更名与发展,学校于2000年正式定名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立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设有粤垦和增城两个校区,拥有热带农林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继续教育学院等3个教学单位。学校以“农”为特色,形成了“工、商”两翼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尤其在热带农业、精准农业、农产品检测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校史与历年大事
1952年,学校由叶剑英元帅创办,初名为华南垦殖局机务学校,主要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1977年,经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广东省农垦干部学校,开始承担农垦系统干部培训任务。1984年,学校升格为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开展大专学历教育。1989年,学校被原农业部批准挂牌“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在农业领域的培训职能。1993年,学校更名为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办学层次和规模进一步提升。2000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篇章。
200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标志着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迈上新台阶。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广东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2016年,学校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开启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成功入选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特色专业与科研成就
学校设有50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7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学校在热带农业、精准农业、农产品检测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设有南亚热带休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准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2022年,学校在教育部发布的国家级科研立项数中排名全国高职第16位,全省第5位。学校还牵头成立了广东省南亚热带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广东农垦等龙头企业紧密合作,获评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就业与校企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三年的满意度达到了97%。学校与广东农垦、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还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牵头成立了南亚热带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人才培养,构建产教共育人才新模式。
学校还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工作,与英国、德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引进中英合作项目,建设有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BTEC教育中心。学校被评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典型院校”,并着力建设“鲁班工坊”和“中文+职业技能”学习中心,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政校行企协同,积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形成“校企一体,共营共兴”的办学模式。学校将多维度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构筑多样化教育平台,为将学校建设成为热带农业产业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