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办全日制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两汉文化旅游区,南依风景迤逦九里山,北望碧波荡漾九里湖,山水相连、人文荟萃;校园芳草萋萋,环境幽雅,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
校史沿革与历年大事
学校创办于1964年,时为“徐州市轻化工职业学校”,1965年更名为“徐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1980年更名为“徐州化工学校”,1993年通过中专办学评估,1998年成为省(部)级重点中专校,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校,2002年6月,更名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10月,入驻九里校区,2011年入选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4年6月,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创建工业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22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双高”中期绩效考核。现有九里校区、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两个校区,占地1300亩,学历教育在校生1.3万人。
学校特色专业
学校现开设34个招生专业,包括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橡胶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四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三分天下有其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光伏材料应用)、现代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江北和徐州地区唯一的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唯一被徐州市政府批准建设的特需专业。
就业情况
学校拥有一大批优质的实习就业基地,与徐工集团、西门子等100余家单位建立了智能制造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与协鑫集团、赛轮集团、复星医药、卫星化学等130余家单位建立了材料化工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与中国建材、东方雨虹等80余家单位建立了建筑工程类实习就业基地,与京东集团、苏宁集团等50余家单位建立了商贸物流类实习就业基地,与徐工汉云、新大陆集团等60余家单位建立了信息工程类实习就业基地,与吉利汽车、苏州华兴源创等70余家单位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类实习就业基地,徐工订单班毕业生遍及全球16国。学校积极开拓用人市场,主动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历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就业率、毕业生薪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八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学校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八万名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教授、副教授382人,博士8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国家行业教学名师10人,六大人才高峰1人,江苏省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工匠2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教师)1人,江苏“最美教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6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9人;有“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国家级教学团队”“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国家级教练团队”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6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省级职业教育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5项等多项荣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占比超过85%,还有25名江苏省产业教授领衔的200余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
人才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好。学校是江苏省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实施分类培养,建设“一特区四通道”育人体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群学生与985/211本硕博学生同台竞技连年获奖,2017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环境监测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摘得两个全国一等奖;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赛项荣获金牌;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银奖,捧得“优胜杯”。2022年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2023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获“恒星级”作品1项。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年可以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奖助学金30%以上。
社会服务
学校社会服务成果丰富。由“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成员单位近1000家,与徐工集团、复星医药、东方雨虹、吉利汽车等多家国内外龙头、知名企业共建了9个产业学院,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联合赛轮集团、卫星化学、东方雨虹等优质企业牵头成立了3个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江苏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开展了服务社会的“三百工程”活动,每年授权发明专利86项左右,技术服务到账额3200余万元。每年面向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开展“旋挖钻”五项全能钻机手等80余个工种“三新”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13000人次以上,形成了“苏橡培训”“化工安全”等品牌,赢得了行业企业和省内外同行的肯定与好评。
国际化办学
学校国际化水平高。与俄罗斯、德国、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老挝等二十多个国家的五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和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走出去的“赛轮集团”“中润新能源”“徐工集团”等中资企业开展“中文+理论+技能”培训,合作培养本土化国际技能人才。自2016年以来,来自越南、老挝、刚果、哈萨克斯坦等4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顺利毕业,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本科院校续读本科。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交通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境外学习机会。
现代职教体系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开展现代职教体系人才培养。学校分别与徐州工程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4+0”本科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4+0”本科班。与常州大学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开设橡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3+2”本科班;与徐州工程学院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开设工程造价专业“3+2”本科班;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3+2”本科班;与新沂中专等学校联合开展“3+3”项目10项,实现了现代职教体系项目类别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