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高水平专业群C档学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湖南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A档、湖南示范性高职学院和湖南省卓越高职学院。袁隆平院士曾任学校名誉校长,是我省涉农高职院校中,办学历史最长、专业门类最全和学生规模最大的学校。
学校始于1903年的“湖南私立修业学堂”,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周震麟为了教育救国而创。后受实业报国思潮影响,于1918年改办农业实业教育。民主革命先驱黄兴、教育家徐特立、开国领袖毛泽东等曾在学校任教,革命先烈毛泽覃、“国歌之父”田汉、党和国家领导人王首道等曾在学校求学,学校所倡导的“救国报国”、“习劳耐苦”“泥脚腿子”等“修业”农职精神日久弥新,与“楚怡”工业职教精神一并,是湖湘职教的宝贵精神财富。
2001年5月,学校由原长沙农校和省机电工程学校(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学院以来,始终坚持农职办学定位,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现有东湖、马坡岭2个校区和1个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占地面积1300多亩,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以及3个对外开展社会培训、国际交流、“双创”教育的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对接湖南十大农业千亿产业、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6大特色专业集群,开设以农业类专业为主体的各类专业45个,现有教职员工775人,离退休老同志382人,全日制在校生1.8万余人。
学校扎根于深厚的“修业农职”文化底蕴之上,遵循“为时养器,器为时用”办学宗旨,历练“务本崇实,修德精业”校训,办学特色和示范作用日益凸现。当前,学校正在国家一流高职院校的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校史与历年大事
1903年,湖南私立修业学堂创立,标志着学校百年办学的开端。1918年,学校转型为农业实业教育,开启了农业职业教育的新篇章。2001年,长沙农校与省机电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学院,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规模。近年来,学校先后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和湖南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成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特色专业
学校设有6大特色专业集群,涵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包括农业工程技术、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环境保护等。其中,农业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就业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多家知名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农业类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许多毕业生在农业科技、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学校将继续秉承“为时养器,器为时用”的办学宗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