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2002年由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占地833.07亩,建筑面积36.67万平米,秉承“励志、践行”校训,坚持“立足常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校历史悠久,自1958年建校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2002年,两校合并后,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步形成了以“绿色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评选中屡获殊荣,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等。
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43个招生专业,重点打造应用化工技术、智能焊接、智能建造、检验检测认证、数字商贸服务五大专业群。其中,应用化工技术和智能焊接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享有较高的行业声誉。学校还拥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6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
在就业方面,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逾100多家上市公司到校招聘,90%以上毕业生在“长三角”区域就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5007元,21个专业起薪超过5000元。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持续深化“三教”改革,精准培养“双高三型”(品格高尚、技艺高超、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四结合、六合一”理念的化工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5582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石化行业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等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
学校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高效供给高品质技术服务。建有各类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25个,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级服务平台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年度“四技”服务到款额超5000万元,科研到账经费超2000万元,连续多年位居省内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道路,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建立中德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国际交流平台,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承建单位。成立缅甸曼德勒分校、中德设计与数字媒体学院、柬埔寨亚龙丝路学院、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与考试中心等中外合作育人平台。
进入新时代,学校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办学理念,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培养力、创新力、服务力卓越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强校,成为绿色化工、高端装备、检验检测和智能建造行业卓越工匠培养高地、产业技术创新高地、优质服务供给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学校历年大事记:
- 1958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成立。
- 2002年: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201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 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 202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承建单位。
- 2023年: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学校特色专业:
- 应用化工技术:该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化工技术人才。
- 智能焊接:该专业结合了现代智能制造技术,培养具备高技能的焊接技术人才。
- 智能建造:该专业紧跟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智能建造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 检验检测认证:该专业培养具备检验检测认证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于现代制造业。
- 数字商贸服务:该专业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培养具备数字商贸服务技能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