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是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和辽宁省高职教育“兴辽卓越”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51年,时名东北交通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所交通专门学校,为新中国交通事业和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1954年更名为交通部沈阳公路工程学校,1958年升格为辽宁交通学院,1973年更名为辽宁交通学校,1982年更名为辽宁交通工程学校,1985年更名为辽宁省公路专科学校,1991年更名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校史与历年大事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自1951年建校以来,历经多次更名与发展,始终致力于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学校在抗美援朝期间,为后勤保障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奠定了其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地位。1958年升格为辽宁交通学院,标志着学校进入高等教育阶段。1973年更名为辽宁交通学校,1982年更名为辽宁交通工程学校,1985年更名为辽宁省公路专科学校,1991年最终定名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学校在“双高”计划中表现突出,成为全国高职教育的标杆。
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沈阳市,占地60万平方米(900亩),建筑面积30.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3亿元,固定资产13.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5.3万册。现有校内实训室120个、校外实训基地138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2个。
师资情况
全校教职工总数661人,其中专任教师603人,正高级职称79人、副高级职称162人,博士50人,其中博士后5人、硕士464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育先进集体2个、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黄炎培优秀学校奖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省级教育先进集体4个、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名师工作室6个;全国教学名师、模范教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入选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计划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省级教书育人模范、最美教师3人、“兴辽英才”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2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生13268人,开设招生专业45个。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群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另有省级“兴辽卓越”高职专业群6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7个、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示范专业2个。近五年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83项。
就业情况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全省第一,平均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97.81%,平均在辽就业率83.21%。省内交通建设、装备制造、汽车服务、物流等产业一线技术、管理骨干65%以上是学校毕业生,树立了“交专品牌”。学校与中铁十九局、华晨宝马、沈阳地铁等27家单位共建订单(现代学徒制)班35个,与华为、新松、沈飞等知名企业共建了7个特色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新松机器人技术应用学院获评“兴辽产业学院”。
社会服务
近五年学校获批发明专利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29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等高水平学术论文51篇,服务企业横向课题100项。面向交通行业和华晨宝马、沈阳地铁等区域重点企业职工培训、全国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社会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年平均20000人次以上。
办学特色
学校是具有交通特色、装备制造优势的综合性工科高职院校,形成了“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三个融合”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三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技术过硬、身心健康”的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了“党建引领、德技并重、教管一体、文化育人”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录取分超过本科线,就业率连年全省第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5%以上、毕业三年后晋升率64%以上。
特色专业
学校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群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此外,学校还拥有省级“兴辽卓越”高职专业群6个,涵盖了交通、装备制造、汽车服务等多个领域。
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职名校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