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空军预警学院,位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自1952年建校以来,始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预警作战、网电作战、无人作战等领域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任。学院不仅是国家预警领域唯一的高等教育院校,也是全军网电对抗和空军无人作战领域的主体院校,其信息化、智能化特色鲜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学院占地面积3500余亩,拥有国内最大的雷达实装训练基地,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教学训练设施先进齐全,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学院现有1名中科院院士,3名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名全国全军优秀教师,7名军队领军拔尖人才,200多名教授、副教授,21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专业设置上,空军预警学院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本科专业。其中,预警探测技术、网电对抗技术、无人作战系统等专业在全国乃至全军具有显著优势,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
学院自建校以来,已为部队输送了10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34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毕业学员带出的14个基层连站17次被军委、空军授予荣誉称号。学院先后获评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军首批“本科教学优秀单位”、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和全军信息能力培训基地。
在就业方面,空军预警学院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军队预警、网电对抗、无人作战等领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与多家军队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和发展空间。
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当时为适应国家防空作战的需要,成立了空军雷达学校。1975年,学校更名为空军雷达学院。2011年,学院正式更名为空军预警学院,标志着学院在预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使命。近年来,学院在预警探测、网电对抗、无人作战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国家安全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历年大事记包括:1952年建校,1975年更名为空军雷达学院,2011年更名为空军预警学院,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0年被评为全军首批“本科教学优秀单位”。这些里程碑事件见证了学院的成长与发展,也彰显了学院在军事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