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简称陆军工程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军事院校。该校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为主体,于2017年组建而成。其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30至50年代,包括江西宁都的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哈尔滨的“哈军工”工兵工程系、山东诸城的“军械干部训练队”、江苏南京的“二野军大”以及吉林通化的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这些历史悠久的办学单位为陆军工程大学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陆军工程大学是一所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致力于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的深度融合。学校以陆军通信兵、工程兵、军械装备等领域为基础,辐射陆军工程保障和新型作战力量全领域。学校提供本科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外军留学生教育,主要承担陆军通信兵、工程兵、无人机、武器装备保障(步兵、炮兵、防空兵等领域)和部分新兴专业军官的培养任务,同时还承担陆航飞行员、航空机务生长军官本科基础教育等任务。
截至2017年6月,陆军工程大学校本部位于江苏南京,另设有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通信士官学校(重庆)、军械士官学校(湖北武汉)和训练基地(江苏徐州)。学校占地11422亩,拥有679间教室、684个各类实验室(专修室)、10个游泳池(馆)、14个标准田径运动场、8个室内综合训练馆(含地下靶场),图书馆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学校开设了48个本科专业,培养出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正省(正部、正战区)级领导、96名副战区及军级领导,以及一大批英模和功臣。
陆军工程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兵器科学与技术排名全国第4,土木工程排名全国第8,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均进入全国前20%,工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顶尖学科排行榜。学校还拥有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全国优秀教师、8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名“求是奖”获得者、2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7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以及1名入选“2014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和“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学者。
陆军工程大学的特色专业包括通信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雷达工程、导弹工程、无人系统工程等48个本科专业(含7个人防本科专业)。这些专业紧密结合军事需求,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
在就业方面,陆军工程大学的毕业生深受军队和社会的欢迎。学校与多家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毕业生主要进入军队、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装备维护、作战指挥等工作。学校还积极推动军民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陆军工程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当时在江西宁都创办了红军无线电训练班,这是学校最早的办学单位之一。1949年,学校迁至南京,成为“二野军大”的重要组成部分。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成立,其工兵工程系成为陆军工程大学的重要前身之一。1960年,军械干部训练队在山东诸城成立,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标志着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陆军工程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陆军工程大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己任,为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继续秉承“忠诚、创新、卓越”的校训,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军事院校。